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购物方式见证时代变迁

2018-12-24 09:44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何岛

  “你是苗红琴吗?你的快递到了。”近日,55岁的阳光苑居民苗红琴收到了她“双十二”后的第4个快递。“时光倒退数十年,难以想象购物会如此方便。从凭票购物到手机网购,从固定供销到电商海淘,购物方式的转变令人目不暇接。”苗红琴不禁感叹,短短40年,购物方式的“变奏曲”折射出百姓生活的变迁和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

  “记得小时候,买粮食用粮票、买肉用肉票、买布用布票。每年只有到快过年的时候,母亲才会到纺织品公司,用布票给我和弟弟买布做衣服。像自行车、缝纫机这些大件、贵重商品,更是限量供应。”回忆起40年前的购物情景,苗红琴仍记忆犹新。

  “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流通领域市场还较为封闭,人们的吃穿用每月都是定量配给。”从1981年开始就在市商业部门工作的侯国营介绍,当时国营商业是济源流通领域的主体,有纺织品公司、食品公司、百货公司、交电公司等8大国营公司,人们购买不同的商品必须到不同的公司。

  确实,粮票、布票等这些今天看来有些陌生的票证,见证了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加快流通领域体制改革成为当务之急。我市大幅缩减计划商品种类,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政策,粮食、副食实行自由购销政策,老百姓可以直接用现金购买商品,各种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到1988年济源撤县建市时,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9亿元,是1978年的3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放开搞活政策的指导下,我市多种经营方式竞相发展,消费市场经营形式由单一的百货商店、副食品店等向多元化业态发展。特别是2001年,丹尼斯量贩进入我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的商业格局,开启了货架式的开架零售形式。之后,一大批连锁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市场脱颖而出,大大丰富了商品种类。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商品、挑选商品,拥有更多的购物选择。

  随着淘宝、京东等网购平台的出现和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广大居民在购物方面的选择空间和支付自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已经很久没有逛过街了,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逛商场’,挑选商品、完成支付仅靠手机就能完成,然后坐等快递小哥送货上门。”河合居委会居民黄文艳说。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71.2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51亿元。

  改革开放40年来,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购物方式,就连支付方式也在时代的浪潮中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从现金支付到刷卡消费,从网银支付再到手机支付,消费越来越便捷。人们告别了票证,告别了排队,告别了那些镌刻着“匮乏”二字的岁月,迎来了一个丰富的多元消费时代。这其中,展现的正是改革开放给济源带来的经济繁荣。

  (原标题:从凭票限量购物到手机任选网购 购物方式见证时代变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