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王屋 > 正文

王屋镇“金农扶贫计划”启动 7500只“金鸡”来了

2018-07-11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晨报责任编辑:

张景华在鸡舍前作讲解

贾秀英老人和儿子站在鸡舍前

张景华老人在给鸡喂食

  7月9日,在王屋镇汤洼村东汤洼居民组70岁的张景华老人的家,老人从水缸里舀了一大塑料瓶水到院墙外刚建的鸡舍前,将水倒入饮水器。之后,水就通过一根管子滴入鸡舍的水盘里,鸡就自动跑去饮水。“这个鸡舍很现代化,用钢架搭建、四周围着铁丝网,很结实耐用,从外面就可以给鸡喂食和水。”张景华说。这个鸡舍前挂有王屋镇“金农扶贫计划金鸡项目”的牌子。据王屋镇有关人员介绍,今年王屋镇与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该项目,项目投资40万元,首批已经引入4500只“金鸡”,7月底前7500只“金鸡”将全部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养上“金鸡”就有了希望

  盼着“金鸡”赶快长大

  张景华老人和老伴侯黑铁两人一直在山里生活,这些年他们年迈多病,干不了重活。令老人没想到的是,政府给他们送来了“金鸡”。

  6月30日,王屋镇政府派人把建鸡舍的材料拉来并用一上午的时间就把鸡舍给安装好了。当天下午,王屋镇政府也把鸡给他们送来了。“政府想得真周到,还给我们发了80斤鸡饲料。”老人介绍,“这些小母鸡都有半大了,每只有1斤多重。”老人说,再喂两个月就可以产蛋见收益了。

  该村村干部介绍,他们全村耕地不足60亩,基本上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住的大多是老年人,这个项目就很适合像张景华一样的老年人。“这是一件惠民项目,老年人不用出远门,在家就可以照顾这些鸡。”村干部说。目前,他们村已经有5个贫困户养上了鸡。

  济源晨报记者还没走进封门村贾秀英老人的家,就已在她家院子外看到了一个标准化鸡舍。现已经86岁的贾秀英拄着拐棍来到鸡舍旁,介绍她家的鸡。“现在政府给我们每户发30只,还会补20只呢!”贾秀英笑着说,“政府把‘金鸡’给了我们,我们就要尽力养好。”

  贾秀英家的标准化鸡舍有6平方米,还有不到1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供鸡活动。她担心鸡笼里的食槽太小,就自制了一米长的木质料槽。贾秀英还告诉济源晨报记者,他们家喂食这些鸡时不进鸡舍,怕鸡的抵抗能力差,人进去后带入细菌造成鸡生病。贾秀英也盼着它们赶紧长大,“‘金鸡’也是俺们一家人的希望。”

  首批59户贫困户加入养殖项目

  110户贫困户将受益

  采访中,济源晨报记者了解到,张景华老人的儿子前几年遭遇车祸不在了,家里的两个孙子需要抚养。我市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张景华老人和老伴以及两个孙子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老人的两个孙子享受国家助学金以及免学费政策,为老人免去了后顾之忧。

  贾秀英老人的家庭情况也很特殊,儿子范毛燕已经48岁,2010年出过一次车祸,留下了后遗症,脑子受到创伤,经常离家出走,他的妻子身体也不好。自去年11月起,范毛燕被安排到封门村市场打扫卫生,每月可以领到1467元公益岗位工资,最近范毛燕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好,也让贾秀英老人放心许多。

  王屋镇农业中心负责人程正平介绍,“金农扶贫计划金鸡项目”从今年4月份就开始做前期谋划,5月份确定下来,6月份就签订了鸡舍以及金鸡采购等协议,该项目主要针对全镇的贫困户。目前,王屋镇总共有44个村,有26个村、110户贫困户将受益,已经领养“金鸡”的有59户,7月底前剩下的51户也将发放到位。

  采访中,林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王随东告诉济源晨报记者,今年镇里的金鸡扶贫项目非常实惠,第一批针对的是未脱贫的贫困户。目前,这些贫困户已领养到金鸡。第二批还会针对仍享受相关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户。

  “金农扶贫计划”

  包含4个扶贫项目

  程正平介绍,该镇与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企业带贫协议,目前启动了王屋镇“金农扶贫计划”,包括“金鸡”“金麦”“金果”“金猪”4个扶贫项目。现已经实施的是“金鸡扶贫计划”,接下来会在清虚宫区域发展200亩无公害优质富硒小麦,在愚公村沿线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无公害果树5000亩,金猪项目重点针对贫困户实行集中标准化养殖,这样,贫困户足不出门,在家即可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程正平还介绍,该镇委托王屋镇富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金鸡项目产业发展进行统筹管理和协调。经过初步核算,一年下来每户养殖的金鸡能产蛋700斤左右,由该公司按照每斤8元的收购价进行回收,贫困户每年可以增加4000元左右的收入。镇里还要求该公司每个月派防疫人员到每家每户搞4次防疫,提供送饲料上门服务,并且饲料也是最低价。

  “这种采取‘建场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防疫+销售’的养殖产销一体化帮扶模式,对贫困户来说,经营风险小,只需一次投资便可持续受益。”程正平说。

  ■济源晨报记者 丁玲玲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