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王屋 > 正文

产业扶贫“金钥匙” 帮俺打开“致富门”

2018-01-03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晨报责任编辑:

  1月2日一大早,王屋镇麻院村村民张强门像往常一样来到他家的养殖场,由于这几天气温下降,他对50多头生猪格外关照,每天精心喂养,希望能够早日出栏。张强门笑着说:“多亏党的扶贫好政策,我们搞起了养殖,生活才能越来越好。去年光出栏生猪就有30多头,养猪收入有5万多元,加上种了4亩多白菜制种,每亩收入也在3000元以上,新的一年,我计划扩大养殖场规模,建设一个沼气池,依靠科技养殖实现脱贫致富。”

  张强门家于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贫困户,张强门前几年的日子不好过。由于身体不好,在2015年,他先后住了3次医院,前后看病花费了1万多元。由于他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再加上没有合适的致富项目,张强门前几年的日子很不好过。济源河务局驻村帮扶人员驻村帮扶以后,针对张强门家的实际情况,因户施策,鼓励张强门发展养殖项目实现脱贫致富。

  张强门看到驻村帮扶人员一趟趟往家里跑,并积极帮助他寻找脱贫致富项目,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脱贫的信心。张强门说:“当贫困户不是啥好事情,政府部门给你实施救助,只能帮你解决一时的贫困问题,关键贫困户要树立信心,自己主动干,才能早日摆脱贫困。”

  我市连续实施多项扶贫政策,让张强门一样的贫困户享受到了多项扶贫政策。养殖业是精准帮扶的利器、产业脱贫的捷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济源河务局驻村帮扶人员制订规划,精准施策,用好了精准帮扶“金钥匙”,实现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济源河务局针对有脱贫能力的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主动了解其所思、所盼、所求,结合贫困户实际,帮其制定科学的脱贫计划,取得明显成效。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樊牛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是第一书记工作的务实之策。村里的每个家庭都富了,全村自然就脱贫了。

  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济源河务局全局职工和贫困户形成了结对帮扶,帮扶责任人首先从思想上开导,为他们讲解政策,使他们首先要有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积极为贫困户想办法、找出路,帮助其制定脱贫计划和措施,宣讲扶贫政策,脚踏实地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在驻村帮扶人员的协调帮助下,张强门开始发展生猪养殖。没有合适的场地,驻村帮扶人员及村干部积极协调;养殖场不通自来水,村内实施农村居民用水改造,使自来水通到了养殖场;为了规避养殖风险,我市有关部门还为张强门养的生猪等购买了养殖保险等。

  张强门回忆,他搞养殖已经多年,前些年由于用水条件不好,养殖场所用水需要到远在1公里外的沟底去拉,光养殖用水就耗费了相当大精力。随着村内各项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村内道路铺成了水泥路,自来水通到了养殖场门口,张强门对养殖充满信心,逐渐扩大养殖规模,目前他的养殖场存栏生猪50多头。

  发展生猪养殖,从事蔬菜制种,张强门对脱贫致富信心十足。张强门不安于现状,从贫困户发展成规模养殖户。张强门告诉济源晨报记者,政府部门为贫困户提供了各项帮助,要想彻底摆脱贫困,还需要自己主动干、用劲干,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打开“致富门”。(记者 郭跃军 文/图)

  (原标题:王屋镇麻院村脱贫户张强门 产业扶贫“金钥匙” 帮俺打开“致富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