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春光明媚,在王屋山景区的丛林间,百余只太行猕猴跳跃着。其中,有一只猴子身体健壮,神情威武。“‘腰伤’,过来。”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田军东喊了一声,那只猴子应声回头。“它就是猴王。之所以叫它‘腰伤’,还得从8年前说起。”田军东对记者说。
2009年2月,田军东作为郑州大学研究生到我市开展太行猕猴行为生态学研究。当年3月24日,在愚公林场十方院管护站,田军东和另一名研究生郭相保在观察猴群时发现,有一只小猴子行动十分缓慢。他们仔细一看,发现小猴子的腰部被一根铁丝紧紧勒住,伤口已严重感染,若不及时处置,可能危及生命。
“当时,小猴子大约3岁。因为受伤,它看起来很痛苦,但又非常怕人,我们很难接近。”当时接到报告的愚公林场工作人员侯加富介绍,我们第一时间制定救治方案,用食物消除小猴子的戒心,成功将它带回愚公林场场部。
在场部,专业人员首先去除勒入小猴子腰部的铁丝,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因是腰部受伤,田军东和郭相保就以“腰伤”喊这只小猴子。“腰伤”把田军东、郭相保当成了亲人,只要见到他们,就兴奋不已。经过3天的悉心照料,“腰伤”的伤口基本愈合。为降低对其自然习性的影响,大家在救治后的第5天将其放回大自然。“当时真舍不得和它分离。”田军东对记者说,放生那天,“腰伤”也迟迟不肯离开。
2010年8月,田军东结束了科研工作,回到郑州继续学业。“腰伤”也一天天长大,毛发光亮,身体强健。据侯加富介绍,在后来的一场“猴王争霸赛”中,“腰伤”力挫群雄,登上猴王“宝座”。
“因为有‘腰伤’这个名字,这只猴子很容易辨识。”愚公林场党支部书记孔茂才说。2014年8月,田军东再次来到王屋山。一声“腰伤”的呼唤,让“腰伤”仿佛见到了亲人。四目相对,此时无声胜有声。
今年3月24日,是田军东和郭相保救治“腰伤”8周年的日子。在愚公林场,田军东又一次见到“腰伤”。他打电话给远在南阳工作的郭相保,邀他来一睹“腰伤”的王者风范。
市林业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市太行猕猴数量已超过3000只。“目前,中科院、郑州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把王屋山作为动物生态研究基地,开展长期的野外跟踪观察和实验室分析,以有效保护太行猕猴。”市林业局保护科科长孔俊杰说。
(记者 王鸿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