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玉川产业集聚区 > 正文

玉带山间舞 群众乐开颜

2017-01-04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

       冬日的大峪乡村,被清晨第一缕阳光撩拨得生机盎然:一条条道路干支相连、村村相通、交织成网,一辆辆大货车、小轿车、摩托车满载着农民的喜悦来往如梭,勾勒出一幅幅繁华美景。

       昔日出行观天色,今朝“玉带”穿村过。现在的大峪镇,初步构建了“两横三纵多节点”道路交通大格局,率先在全市实现了硬化路“村村通”“户户通”“组组通”,获得了全市道路养护一类镇等荣誉,正朝着全面小康阔步前进。  

       路畅业兴,让乡村道路变通途

       道路通则百业兴。大峪镇山大沟深,地域广阔,加之历史欠账较多,通行条件相对滞后,道路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大峪山区群众盼修路,盼致富,盼走出山沟沟。

       “大峪镇牢固树立‘修一条公路,服务一方经济,惠及一方群众’的思想,坚持把道路建设作为富民强镇的重要抓手。”大峪镇党委书记张林说,大峪镇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产业集聚和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来布局和推进交通项目,确保项目建成后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加快实施道路交通建设,是实现精准扶贫的一招“先手棋”。近年,大峪镇把道路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累计为仙口、曾庄、林仙等贫困村新修或改造道路30余公里,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贫困户的出行条件,同时也增强了其“造血”功能。通过新修的道路,林仙富硒南瓜、曾庄白玉蜗牛、王庄冬枣等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运输成本大为降低,产品附加值极大增加,为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希望。

       大峪镇的道路建设始终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2014年,大峪镇投资200余万元,修建了长3公里、宽8米的园区工业大道,当年就吸引了恒鑫铸造等2家企业入住。近年,大峪镇持续加大道路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吸引入住企业6家;同时累计投资1700余万元,修建或提升了通往万亩寺郎腰大葱基地、万亩水产养殖基地、万亩烟草基地等“万”字头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道路108公里,促进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深入实施,赴大峪旅游的人数连年增加,但由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旅游业整体形象和综合效益。为解决这一问题,大峪镇自2015年以来累计投资1600万元,新修或改造旅游道路60公里。一条条干净整洁、安全畅通的旅游大道,把以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美大峪风光呈现在游客面前,带动了农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旅游大繁荣。

       突破瓶颈,树立山区道路新形象

       现在的大峪镇老百姓不仅“走得通”,还能“走得美”,享受着畅快交通带来的实惠:乡村客运、货运车辆穿梭在农村水泥路上,生活必需品可以直接运送到家门口,种植的农副产品要么商贩来收购,要么老百姓直接拿到街上变成现钱……

       在这四通八达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道路建设的钱从哪里来,生态环境如何兼顾,建成之后如何管养,历来是制约山区交通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峪镇党委书记张林说,大峪镇深入研究市委、市政府关于山区道路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相关政策,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探索出一条建管养一体谋划、统筹推进的新路子。

       为破解道路建设的强烈需求与镇级财力薄弱的矛盾,大峪镇因地制宜,坚持多条腿走路,采取“四个一部分”的做法,即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向上级交通部门争取一部分、镇财政投入一部分、各村通过一事一议政策筹集一部分、驻村单位帮扶一部分。这种做法,整合了市、镇、村三级的财力,形成了共同推进山区道路建设的强大合力。仅2016年,大峪镇就争取上级资金800余万元,镇财政投入400余万元,修建村道、乡道20余公里,桥涵1座;通过一事一议政策筹集资金55万元,修建朝村、槐姻等村道2公里;驻村单位省交通厅、市交通局共帮扶40万元,修建王庄、上寨等村道路4.1公里,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农村公路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峪镇将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人文景观、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等元素相结合,彰显特色、打造精品。近年,大峪镇在主次干道沿线栽植大叶女贞、红叶碧桃等绿化苗木20余万株,种植月季、连翘等花卉苗木30余万株;建设景观小品50余个,安装济源风景画牌120余个。“一条道路、两道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到过大峪的朋友无不啧啧赞赏。

       道路建设“三分建、七分养”。特别是对山区而言,由于地质情况复杂,道路管养尤为重要。大峪镇在大力推进道路建设的同时,坚持把道路管养同步考虑、同步推进,配备养护人员115名,出台《养护管理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并每年投资80余万元,在保证路面平整、路肩整洁、边沟畅通、标志齐全的同时,落实农村道路安保设施,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民心为先,严把道路建设质量关

       “山区道路是老百姓实现脱贫致富的‘发展路’,老百姓盼着每条大路都畅通。”大峪镇人大主席杜小红告诉记者,如果路的质量不过关,就辜负了群众的信任,失去了民心。

       质量是道路建设的生命线。农村道路特别是山区道路,建设条件艰苦、投资渠道多元,加上建设成本相对较高,施工水平和质量往往参差不齐。为从根本上杜绝各类风险隐患,大峪镇始终坚持“质量为先”,着力在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上下功夫,把严格工程质量要求贯穿于道路建设的全过程,确保把每条道路都建成群众满意的“放心路”“安心路”。

       大峪镇从健全招投标制度入手,从报名到资格审核,到后期决定,均聘请有资质、有业绩、社会认可度高的招投标公司全程代理,有效避免了“人情标”“关系标”的出现,为监管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创造了先决条件。

       “高质量工程一定需要严格的监督。”大峪镇路政办主任崔小强说,无论谁是修建主体,只要在大峪镇境内,都得无条件接受专业的监理人员监理。同时为了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大峪镇和所有施工单位都签订施工合同,并严格执行合同条款;按照质量责任终身制的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责任,人人有义务,并且所有“责任状”均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存档,一旦工程出现问题,严格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工程竣工后,大峪镇通过“第三方管理”的方式,聘请专业机构对道路全面验收后方可按合同拨付资金。

       通过层层严格把关,一条条高质量的公路在大山里蜿蜒盘旋。喜看今日大峪,一条条扶贫路、便民路、致富路、小康路,路路相连,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金腰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