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09:5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
钢铁是工业的“筋骨”,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坚实支撑。在中原工业沃土上,始建于1958年的济钢集团(以下简称济钢),用67载坚守与25载革新,书写了一部从“地方小铁厂”到“全国优特钢第一梯队”的跨越史诗,成为新时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样本,更以愚公移山般的执着与坚守,诠释了济源企业家精神的硬核内涵。
作为河南省重点骨干企业、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济钢的跨越之路始终紧扣国家战略导向与产业发展趋势。当钢铁行业陷入“规模竞争”红海时,济钢早已锚定“优特钢”赛道谋篇布局,在“为中国制造提供精品材料”的使命引领下,坚定不移走上了“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转型之路。
2004年,在建筑钢材市场鼎盛期,济钢前瞻性洞悉全球钢铁行业发展趋势,主动“转身”进军技术壁垒更高、附加值更大的工业用钢领域,迈出“普转优”的关键一步;
2013年,填补河南省空白、全国仅有五条的特殊钢大棒生产线竣工投产,为“优转特”奠定坚实基础;
2016年,围绕特钢战略进入提档升级的深度转型阶段,特钢产品触角向国内外中高端机械装备业基础零部件领域延伸;
2019年,投资3亿元的精品钢材深加工生产线投产,这一年成为济钢钢产品深加工元年;
2024年,投资4亿元的特殊钢大圆坯项目竣工投产,是济钢近年产品转型的典范;
2025年,围绕生产提质、效率提升、产业链延伸,累计立项工程10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20项,总概算11亿元……
如今,这家年产能500万吨的钢企,已完成从“普钢为主”到“优特钢引领”的质变跨越:特钢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三,轴承钢、弹簧钢、齿轮钢产量持续位列全国前五,成为国内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优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更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优特钢生产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风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军工、核电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既为远景能源、比亚迪、通用汽车等国内知名企业提供材料支撑,也是美国卡特彼勒、德国戴姆勒、日本NSK等国际巨头的优选供应商,汽车零部件用钢年产量超200万吨,覆盖各类车型,在高端特钢市场打出响亮品牌。2025年,济钢基本实现全优特钢生产,以“上半年利润超去年全年”的业绩,在持续低迷的钢材市场行情中逆势突围,用实力印证了其转型战略的前瞻性与正确性。
走进济钢生产厂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转型图景扑面而来:智能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作业,高端优特钢源源不断运往全国;研发中心内,技术团队围绕高端机械用钢、风电用钢等“卡脖子”领域攻坚不止;维修车间里,“工匠杯”焊工技能竞赛的火花虽熄,但“精益求精”的干劲仍在传递——这一个个鲜活场景,正是济钢跨越发展的生动注脚。支撑这份跨越的核心密码,在于济钢对科技创新的不懈深耕。
“创新驱动,智能发展,精益管理”是济钢始终坚守的理念。公司搭建了省级创新中心平台、河南省特殊钢研究院及国家实验室,年均研发投入超6.5亿元,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等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开展“产学研用”质量攻关,累计斩获实用新型专利151项。其中,窄淬透性齿轮用钢的研究与生产、非调质钢硫化物控制及强韧性提升、高端弹簧钢冶炼及轧制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多项核心技术获行业权威认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集团旗下河南国泰东工电渣钢有限公司与东北大学联合研发的一次成型抽锭式全密闭气保电渣炉,更属世界首创,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为“中国智造”的亮眼名片。
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济钢同步撬动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向纵深推进。紧扣国家“双碳”战略与钢铁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攻坚趋势,济钢以产能置换二期工程为抓手开启发展新篇章。该工程淘汰老旧低效装备,新建104吨转炉、55吨电炉及配套精炼连铸系统,既大幅提升高端特钢柔性生产能力,助力企业抢占风电、能源、高端机械等领域市场先机,又深度契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标志着济钢产品结构调整迈入更高质量阶段,也推动济源钢铁产业在“绿色高效、高端优质”转型上迈上新台阶。
优异业绩的背后,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济钢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与数字化管理双轮驱动,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完善考核机制、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与运营效率稳步提升。车间里常态化开展的职业技能竞赛,以技能比拼、评优激励的方式,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个生产环节,不断激发员工活力、夯实管理基础,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67载栉风沐雨,25载变革图强。从大炼钢铁背景下的小铁厂,到如今的全国优特钢第一梯队企业,济钢的跨越之路,是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更是济源企业家精神的鲜活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济钢将继续扛起振兴民族工业的使命与责任,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赛道上持续迈进,以更优产品、更强技术、更绿发展,为济源示范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赋能,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锻造永不褪色的“钢铁脊梁”,持续贡献坚实有力的“济钢力量”。(记者 李亚楠)
责任编辑:赵红媚
济源要闻2025-10-29
社会民生2025-10-29
社会民生2025-10-29
济源要闻202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