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示范区出台重磅举措助力大沟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

2025-08-27 09:34来源:济源日报

  济源网讯 (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崔斌) 8月25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济源示范区支持大沟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若干措施(2025—2027年)》(以下简称《措施》)发布,旨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聚资源要素,凝聚各方力量,强化部门协同,着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济源样板”和经验,加快构建先导区建设济源标准。

  《措施》提出,要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城乡一体、全域规划、片区运营、分类发展”理念和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美好愿景,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风貌,推进村庄、产业、土地、环境、建设等“多规合一”,高标准编制涵盖大沟河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核心带11个村的实用性强的村庄规划,明确先导区村庄建设风貌统一标准,并给予财政、项目、发展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要壮大特色产业,集聚上级部门资金资源支持绿茵种业、阳光兔业、丰之源三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到2027年,先导区内绿茵种业、阳光兔业、丰之源成为全国领先的农业企业。

  支持先导区农文旅体康深度融合发展,到2027年,在先导区内打造1条精品研学旅游路线,力争将大沟河等村打造成3A级乡村旅游景区、将花石村等村打造成4A级乡村旅游景区,努力将大沟河先导区创建成省级农文旅度假区。

  《措施》指出,要提升建设水平,到2027年,先导区内建制村通硬化路率、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农村公路自动化检测率始终保持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95%,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比例达90%;先导区内自来水普及率达99.9%,形成系统完备、循环畅通、排蓄可控的农村沟渠网络体系;在先导区内规划布局乡村寄递物流服务站(点)、农特产品电商直播间和电商直播基地、土特产品展销集散中心,推进“快递进村、农货进城”;先导区内行政村5G网络信号通达率始终保持100%,行政村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9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先导区内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7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

  《措施》提出,要深化农村改革,依托先导区内蔬菜制种、兔业、核桃和农文旅融合等产业,与村集体发展紧密结合,助推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系统梳理先导区内闲置农房、厂房等村集体资产,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方式盘活闲置资源,探索发展乡村民宿、窑洞民宿、乡村咖啡馆、村茶村咖、网红打卡地等新兴产业;强化乡村运营,落实美学顾问制度,每年在先导区选择2个村庄,招引专业运营团队,探索整村运营模式,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到2027年,先导区内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100%。同时,持续聚焦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利用沿黄生态保护区、红色基因传承区等优势,推动村庄组团进一步发展;深化花石组团发展,支持大河桃源组团发展,推动核桃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休闲观光协同发展;试点启动山坪组团,大力发展蔬菜花卉规模化种植和休闲观光农业,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组团发展新格局。

  《措施》指出,要推动共同富裕,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探索建立紧密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采取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村民投工投劳,吸纳更多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到2027年,先导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达1.53∶1;在承留镇49个村全面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在坡头镇23个村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通过矛盾联调、活动共办等方式推动先导区内乡风联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指导完善修订村规民约,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文明简约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陈亚楠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