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10:07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
毽球协会老师教小朋友踢毽子
“1、2、3……”8月8日早上7时许,望春园西广场上传来阵阵清脆的童音。只见一只彩色的毽子在空中飞跃,扎着马尾辫的7岁小女孩儿马穆妮尔眼神专注,小脚丫灵活起落,操纵着面前跳跃的毽子。她每踢一下,周围的小朋友和济源毽球协会的老师们便自发地帮着她数一下,场面温馨又热闹。
当天,济源市毽球协会首期暑期大白毽公益培训班结课,马穆妮尔和其他小伙伴轮流上场,向大家展示参加踢毽子培训后的成果。
7月初,济源市毽球协会面向全市中小学的孩子们举办了一场为期一个月的大白毽公益培训班,免费教孩子们踢毽子,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参与。
一个月来,马穆妮尔与其他小朋友每天早上7时准时来到望春园,在毽球协会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踢毽子。起初,参加培训的小朋友连最基础的动作都掌握不好,毽子总是不听使唤地掉落。在老师耐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找到节奏,踢毽子的技巧也日渐娴熟。在结课仪式当天,不少曾经不会踢毽子的小朋友做到了一口气踢十多个。
“我最多一次踢了12个。”提起这一个月的成果,马穆妮尔非常骄傲。
同样感到骄傲的,还有身材胖胖的张书跃。他今年8岁,一个月的学习,不仅让他学会了踢毽子,还让他成功瘦了5斤。
“我不仅会自己踢毽子,还能和别人配合着传踢。”说完这句话,张书跃便与一旁的济源市毽球协会会长兼总教练翟红卫一起完成了一组传接配合。虽然只接住了3个,但是张书跃的表现仍受到了其他小朋友和教练的夸奖。这让他的脸上也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踢毽子是咱们中国的一项传统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特别有趣。”张书跃说,一个月来,他每天早上不到7时就赶了过来,一踢就是一个多小时,感觉很开心。“我以后每天都要踢。”他说。
“毽球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兼具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和对抗性,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活动。”翟红卫在采访中着重强调了毽球运动的独特优势:这项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系统性提升参与者的肢体协调性(通过盘踢、磕踢等动作训练)和动态平衡能力(需兼顾眼、腿、足协同),而且相较于其他球类运动,其对场地要求低——在平整区域即可开展,器材成本亦不足20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他们想通过这样一个公益培训班的形式,让更多市民了解和喜欢上这项传统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以后每年寒暑假我们都会举行类似的公益活动。”济源市毽球协会会长翟道录告诉记者,协会成立于2021年,如今已云集200余名大白毽爱好者,并多次在大白毽比赛中获奖。“我今年72岁,是这个团队里年龄最大的。”他说,作为一名踢毽子“老手”,他深切感受到踢毽子给身体带来的好处,所以想通过公益培训班的形式,吸引更多市民参与。
“除了孩子,成年人想踢毽子的也可以跟我们一起踢。我们都欢迎。”翟道禄热情地说,下一步,他们还会组织大白毽进校园、进社区的活动,公益教大家踢毽子。
责任编辑:赵红媚
社会民生2025-08-12
社会民生2025-08-12
济源要闻2025-08-12
社会民生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