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500棵“植物大熊猫”——崖柏“落户”济源

2025-04-21 10:11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

垒砌鱼鳞坑、回填客土、施加保水剂、覆盖薄膜……4月18日上午,随着示范区国有愚公林场工作人员将120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崖柏栽植进圪针庄林区,崖柏正式在济源“落户”。崖柏的到来填补了该物种在太行山迁地保护的空白,对于探索其适应性潜力和应用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崖柏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曾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崖柏主要分布于海拔1300~2100米的悬崖峭壁缝隙中,耐瘠薄干旱,忌积水,喜空气湿润和钙质土壤。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通过20多年的努力,不仅调查摸清了崖柏的野外资源状况,还建立了国内首个崖柏数据库,创建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珍稀濒危植物繁育研究基地,实现人工繁育崖柏超270万株,野外回归超52万株,改善了崖柏的濒危状态。

  “太行山是我们植物迁地保护和适应性栽培研究的一个重要地方和区域。这次前来主要是扩充崖柏的适生区域,如果崖柏能够在太行山存活,那么会成为太行山造林的又一个优异树种。”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邬黎表示。

  当日,示范区国有愚公林场与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成功签署崖柏迁地保护适应性研究科研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太行山区域开展的崖柏迁地保护科研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此次为迎接崖柏的到来,示范区国有愚公林场前期做了充分准备工作。

  “我们专门安排主管造林的副场长及业务科室负责人到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学习,第一批引进崖柏500株,分别栽植于四个不同区域进行实验。”示范区国有愚公林场场长李红运介绍,对于崖柏种植选址地点,该林场根据不同林区土质、自然环境和海拔等地貌类型,布设了石灰岩地貌圪针庄林区、1200米高海拔褐土水洪池林区、粘土走马岭林区、最困难地风沙土赵圪塔林区等4个适应性栽培试验样地,对崖柏生长进行动态长期监测。

  据了解,此次在崖柏栽植过程中,示范区国有愚公林场严格按照济源困难地“五步造林法”标准化流程进行作业,采用统一编号管理,为每株幼苗建立生长档案,确保后期能够一对一实施精准的管护和数据监测。

  此次崖柏引入,济源成为这一植物“活化石”太行山的唯一“定居点”。

  “如果崖柏能在太行山区栽培成功,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崖柏,还对丰富太行山生物多样性和地方造林树种、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李红运表示,下一步,示范区国有愚公林场将实时跟踪观察崖柏成活率,精心管护和监测4个样地崖柏的生长情况,探索崖柏人工繁育的“济源模式”,为济源困难地造林绿化树种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也将与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强在珍稀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科研交流,为济源乃至国家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积累更多宝贵经验。(记者 王莉 通讯员 李官运)

责任编辑:赵红媚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