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09:55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
“过年走亲戚随便一箱酒都要300元起步,今年我专门在群里蹲群主的便宜杜康。”“这可是群主带上团队小伙伴直接找到厂家争取来的,只能咱群里的小伙伴买,大家不要外泄消息哦……”经常网购的朋友应该都见过或者进过类似的微信群、QQ群。你是否在群里见过这样的“双簧”“多簧”戏码,并且跟风下订单呢?
除网购群外,大家手机里还有小区业主群、外卖红包群、家长交流群等各种各样的群。这些本该用来交流、获取信息的渠道却时不时被一些不法分子“潜伏”进去,还带上一群同伴唱起“双簧戏”,自导自演售卖产品,从而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如今,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网络诈骗更是花样繁多,作为普通消费者应该如何练就“火眼金睛”,守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呢?
“以为捡到大便宜,收到货才发现是高仿”
“你能看出来这双鞋不是正品吗?”近日,爱网购的市民翠翠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本以为自己捡便宜买到了心仪已久的运动鞋,没想到收到货以后才发现是空欢喜一场。“虽然很像,但毕竟不是正品。”翠翠说。
翠翠喜欢运动鞋,尤其喜欢大牌子的运动鞋。但是,她心仪的运动鞋都比较贵,便宜的也要七八百元。
前段时间,翠翠闲暇玩手机时,在一个购物群里看到了一双自己喜欢已久的运动鞋正在搞活动,平时卖1000多元,此时只卖149元。群里很多人纷纷晒订单抢购。他们一边晒单,一边夸赞鞋子的品质,并坚定地表示这就是正品。这些话语成功吸引了翠翠的注意,她怕下手晚错过机会,便赶紧复制群主的链接,付款购买,一气呵成。
“毕竟是在某知名的网购平台进行交易,我想着不可能是骗人的。”翠翠虽然这样说,但当再次回想当时的情景,她也感到有点奇怪,“链接复制后再打开淘宝,页面跳转到一个看起来很不正规的店面,并不是正规的商家旗舰店,而且没有产品的详情介绍。”
收到货后,翠翠第一时间查看了鞋子,发现跟正品很像。这时她在微信群里问一句“是不是正品”,而群主丝毫不回避,回复她是“莆田鞋”。翠翠明白自己手里的这双鞋子非正品,于是生气地质问该群群主“为什么一直打着品牌的名义在售卖,不事先告知消费者是高仿。”然而群主回答她“100多元想买正品可能吗?”
直到这时,翠翠才明白自己掉进了群主挖好的“坑”里。
前不久,市民芳芳也在一个本地社交群里观看了一出售卖减肥药的“双簧戏”,所幸没有遭受损失。
群里凌晨进来两个陌生人,没多久就开始一唱一和“演”起来:其中一人表示“我把韧带拉伤了,疼得一晚上睡不着,谁有好东西推荐。”另一人则自称是某医院的医生,得知对方是因运动减肥受伤,趁机推销起减肥药,称产品效果特别好,并附带二维码……
好在很快群里就有人识破了他们的伎俩,出面提醒群友不要上当受骗。
芳芳生气地表示,骗子太多,防不胜防,希望大家提高警惕。
网购怎样防“忽悠” 不贪便宜不掉“坑”
为什么大家微信里都有购物群?“这样的群有很多,我们收到的快递包裹里大多会附带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扫码领免单、领红包’,想着不要白不要,就进群看看。”翠翠介绍,进群之后,一开始真的可以领到免单产品,一卷垃圾袋、一个水杯、一包牙签等,都是很便宜的东西,成员增长到几十或几百人后,有人就开始售卖价格贵的产品。
另外,我们在逛街时,偶尔会碰到街头有许多扫码领小礼品或扫码有购物优惠之类的操作,只要扫码进微信群就能获得“福利”,很多人因此被骗子拉进群或者把骗子拉进群。
“仔细甄别微信群里广告推销,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以防被骗!”示范区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网购或日常生活中要切记“不轻信、不透露”原则,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诈骗分子的诱惑,不要相信任何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管对方说什么,都不要轻易相信,不要给他们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及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此外,消费者网购时,不要轻信商家宣传,要先查看购买评论和追评;对于价格超低的商品,建议谨慎购买,以防误入陷阱。同时要注意选择在正规网站购买,付款时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到网购商品时应先验货再签收,如遇到不让验货,或者发现货物有损坏及货样不相符的情况,应该会同快递人员现场反馈商家或者购物平台进行处理。(记者 王莉)
责任编辑:克盈盈
社会民生2024-01-18
社会民生2024-01-18
社会民生2024-01-18
社会民生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