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0 10:22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
“我家里有好几把‘萝卜刀’,大的、小的,普通的、夜光的,啥款式都有。”近期,一款外形酷似萝卜的玩具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尤其吸引着小学生的目光。人手一把“萝卜刀”简直成为小学生的统一“标配”。
在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老师和家长很担忧:这小玩具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容易激发暴力倾向等。
线上线下均有售卖
火爆销量令人震惊
记者走访学校附近多家文具店、小商品店发现,“萝卜刀”不仅种类多样,而且销量可观。不少店家将“萝卜刀”摆在店内显眼位置,有普通彩色塑料版、夜光版、透明灯光款、巨型款以及升级版本萝卜枪、蝴蝶刀等。
“小学生买小型款的‘萝卜刀’最多,一天卖三四十把。”一商店老板卫女士说。
记者拿起一把“萝卜刀”观察,发现形状类似于匕首,刀柄由两种颜色的塑料组成,刀片部分可以伸缩,甩一下伴随着“咔嚓”声,刀片就会弹出,再用力一甩,刀片就会缩回。
在一文具店,四年级的浩轩陪着同学小宸来买“萝卜刀”。在浩轩的建议下,小宸花8元钱购买了一款炫光版“萝卜刀”。
浩轩表示,他已经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萝卜刀”,很多店里没有出售的新品是他央求妈妈在网上买的。
随后记者在一些网购平台搜索发现,有无数网店均售卖“萝卜刀”,还有大量带货主播通过直播售卖。线上“萝卜刀”甚至已“进化”出铝合金款、长柄款、流沙款、香蕉款、折叠款等,选择范围更大。记者随机点开几家店铺,10万到100万的销量令人震惊,不仅如此,相关店铺还配以“网红同款”“解压神器”等关键词来抓人眼球,并配有演示视频。
流行玩具陪伴左右
家长担心过度痴迷
“萝卜一甩变成刀,恨谁你就戳戳谁。”这是市民李女士的儿子童童在学校学的“萝卜刀”使用语。
“昨天下午放学回到家就开始找他的‘萝卜刀’,找到就开始把玩,还用刀片扎我背两下。别看那是塑料制品,扎起人来还挺疼的。”李女士哭笑不得。
李女士想想就觉得后怕,玩“萝卜刀”的孩子年龄都不大,正是见面就打闹疯玩的时期,如果在玩“萝卜刀”时,掌握不好力度或者摔倒了,伤到自己和别人,那后果不堪设想。
市民赵先生也对“萝卜刀”产生了质疑和担忧:“我家俩孩子睁开眼就找‘萝卜刀’,睡觉手里还得攥着。出门前还交代让我把他们的夜光‘萝卜刀’放在太阳底下吸吸光,这样晚上才更亮。他们学习要有这劲头就好了。”
为了验证“萝卜刀”的杀伤力,赵先生找来一个矿泉水瓶,随后用刀尖用力扎下,矿泉水瓶瞬间出现一条裂缝。没想到看似危害不大的塑料产品,危害力这么大。
除身体伤害外,不少家长担心“萝卜刀”会不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赵先生表示:“就怕他们在玩的时候,潜移默化被这些暴力动作影响。一些暴力的想法可能会不知不觉就出现在孩子们的脑海,担心他们把暴力的想法带到生活中。”
孩子带“萝卜刀”上学
老师没收一抽屉
“今天发现有小朋友带着20厘米长的‘萝卜刀’来学校,上课期间偷偷玩,我给没收了,希望家长重视起来,不要给孩子购买‘萝卜刀’,不要让流行玩具分散孩子上课的注意力。”一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张老师在家长群里发出提醒。
张老师打开办公室的抽屉,五颜六色的“萝卜刀”映入眼帘。“这都是没收来的,孩子们太喜欢这个玩具了。”张老师说。
作为小学班主任,张老师反对孩子玩这种流行玩具,一是担心影响孩子们学习的专注力,二是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这款玩具号称解压玩具,但解压性不大,危险性极强。”一年级班主任王老师介绍,学校规定孩子不能带玩具进校园,但一年级孩子约束力、自控力较差,还是有个别孩子把“萝卜刀”带到了学校。下课期间,他们拿着“萝卜刀”作出捅、刺、扎、砍等动作,很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理智对待正确引导
呵护孩子身心健康
儿童心理咨询师王金芳表示,“萝卜刀”的流行与孩子们的猎奇心理密切相关。看到别人玩自己也想玩,“萝卜刀”作为一款新鲜面世的社交工具,成为孩子们互相沟通、交流的桥梁。
孩子沉迷“萝卜刀”,大人应该如何应对?王金芳认为,家长和老师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人生导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孩子营造健康、安全、舒心的成长氛围。家长要引导孩子使用玩具,有针对性地给孩子分析当下流行玩具的利弊,并告知孩子禁止将玩具带入学校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严格监管玩具,以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指导。
“孩子圈里的新鲜事年年有。去年全国小学生都在唱《孤勇者》,今年他们都玩‘萝卜刀’,唱歌无害,玩‘刀’危险,因为它关系到下一代的身心安全。”王金芳说,家长应放下对某个玩具忧心忡忡的执念,认真教会孩子们爱护自己爱护小伙伴,引导孩子从小树立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事尽量放下工作、放下手机陪伴孩子,增进亲子交流。(记者 王莉)
责任编辑:赵红媚
社会民生2023-10-19
社会民生2023-10-19
济源要闻2023-10-19
社会民生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