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齐心协力 防“溺”于未然

2022-07-09 10:2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

暑假来临,气温升高,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如何做好防溺水宣传教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安全意识

  作为防范学生发生溺水事故的重点单位,示范区教体局提前谋划,组织推动全区各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并印发教育部的《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家校合力,共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济水一中副校长宋小武介绍,为宣传防溺水常识,强化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校通过举行安全教育会议、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通报全国未成年人溺亡事故,进行警示教育,教育学生做到“六不一会”,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青少年不擅自下水施救;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加大防溺水宣传力度,营造家校齐抓共管氛围,济水一中通过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向学生宣传防溺水知识,还为家长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并在班级微信群里向家长进行防溺水宣传。

  学生放假,安全意识不能“放假”。暑假期间,防溺水的主战场转移到了家庭,防范的主力军变成了家长。为此,玉川路小学不断完善防溺水提醒机制,紧盯重点人群,做好相关安全宣传。

  玉川路小学政教处主任葛战彪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学校利用微信向家长及时推送防溺水相关知识,反复提醒、督促家长履行监管责任,要求家长每天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坚决遏制溺水事故的发生。此外,该校还安排值班教师,到学校周边水域进行不定期巡查,发现未成年人戏水行为及时劝阻。针对留守儿童等重点对象,该校教师与监护人密切联系,通过家访、电话、微信视频等形式,提醒家庭履行好监护责任,共同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齐抓共管 筑牢安全防线

  当前正值汛期,河流、湖泊、水库、沟渠、池塘蓄水量增大,不安全因素增加。示范区水利部门为加强涉水安全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据了解,今年以来,示范区水利局在河道、水库沿岸设置了救生圈、救生绳等救援设备,增设标识标牌。同时,该局还安排专人到蟒河口水库、王屋山水库、天坛山水库等地开展巡逻,一旦发现有人下水游泳,及时进行劝离,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此外,今年,示范区首次在城区河道安装公益救生圈,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7月5日,记者在湨河沿岸看到,多个公益救生圈被分散安装在桥上栏杆处,橘红色的外观特别显眼,且带有夜间反光条,还配备了尼龙绳,可以保障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展开救援。

  济源市城投市政道路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安装的公益救生圈共有20个,涉及湨河、蟒河两条河道。他们还在公益救生圈旁设置了安全警示牌,介绍救生圈的使用方法和溺水应对措施,确保有突发情况时可以及时展开营救。

  牢记安全提示 时刻绷紧安全弦

  炎热的夏季,亲水活动非常有趣。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地方更安全?需要做好哪些防护措施呢?

  济源应急救援协会会长吕涛告诉记者,每逢暑期,许多家长会选择带孩子到野外水域开展亲水活动,但其未知因素多、危险性高。

  “野外有些水域看似平静,但水下经常会有旋涡、暗流、深坑,容易发生意外。野外人员稀少,在水下一旦发生体力不支、腿脚抽筋、水草缠绕等情况,就算呼救,也很难在第一时间被营救。”吕涛介绍,近年,济源应急救援协会参与的溺水事故救援行动,大多在野外水域。因此,家长应杜绝孩子到野外游泳。若要涉水玩耍,一定要全程陪同,并让孩子套上救生圈等。

  在吕涛看来,相较于野外水域,室内游泳馆、水上乐园等场所救援设备齐全,也有专门的救援人员,因此相对安全,但也需要时刻绷紧安全弦。一方面,家长要让孩子穿好救生衣;另一方面,家长要注意根据孩子的身高、体质等,为其选择适合的区域玩耍,时刻注意孩子动向,切忌到深水区游泳,以防意外发生。

  那么一旦溺水,如何自救呢?吕涛说,在水中要尽量保持冷静,不将手举过头顶,不拼命挣扎,放松全身,去除重物;要屏住呼吸,头向后仰,面部向上,使口鼻露出水面,尽可能保持仰泳姿势。如遇漂浮物一定要抓紧,同时向周围求救。未成年人如遇他人溺水,要立即大声呼救、拨打110救援电话,不要贸然下水营救。(记者 黄一冰)


责任编辑:陈亚楠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