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环境影响力——玉川片区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头号工程”

2022-01-27 11:01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

“十四五”开局之年,玉川片区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项目、产业和环境进行了一次深阅读。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玉川:有色金属产业势头正劲,静脉产业前景光明,物流产业悄然崛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正在产业规划、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方面面得到真正实践。与此同时,玉川依然任重道远:体制机制改革仍待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步履仍需持续加快,绿色发展的使命不容一丝犹疑,高效率的营商环境并非一区之力、一朝之功。

  “玉川产业观察”系列报道,既是对产业的审视,也是对发展的思考。希望更多人了解工业、支持工业、感恩工业,希望更多人走进玉川、读懂玉川、爱上玉川。

济源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孵化中心项目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成长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营商环境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响亮提出:“河南营商环境要迈入全国第一方阵”。2021年11月1日,济源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出“争创全省最优营商环境”的动员令。

  从全省最优,到全国第一方阵,再到国际一流标准,以营商“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始终是玉川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直以来,玉川片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片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有解思维,坚持改革创新,以大决心补短板、以大力度破难题、以大气魄解困局,持续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一流营商环境。

  瞄准“最优营商环境”目标,下苦功、用重锤,出实招、求实效,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者

  片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片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好的环境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就像土壤、空气和水一样,须臾不可或缺。

  围绕“最优营商环境”目标,济源不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全面实施“党群连心工程”,扎实推进法治化建设,持续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和开放式评估评价机制,大力营造“人人关注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立足于向全国“服务最好、环境最优”的地区看齐,玉川片区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奔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调研,学习发达地区在行政审批、手续办理、项目服务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对标上海、广州、深圳、东莞等先进地区,当前,玉川营商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涉企事项办理时间较长,影响项目建设积极性;项目用地多为非熟地,土地收储及审批周期长,影响项目落地;部分相关部门的改革政策和便民措施存在“打折”现象,“一窗办、一次跑、网上办”等未能落到实处。

  客观上,玉川片区原为太行山南麓坡地及周边村庄的村民承包流转林地和国有林地,项目办理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开展现场踏勘、附属物清点、村民协调及附属物赔偿补偿工作,土地、林地审批时间长。另一方面,很多入驻项目是近年新出现的项目,如高纯材料、光电新材料、半导体材料、工业废渣废弃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项目,济源缺乏此类项目案例,审批时没有经验借鉴。

  能否探索“极简审批”模式,为企业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能否在行政审批大厅设一个项目审批平台,实现一个窗口对企业的“并联审批”?能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项目代办员队伍?能否让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这些都是玉川人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直在思考、讨论、探索的问题。

  事实上,在领导的强力督导之下,相关部门也曾创造过项目审批的“济源速度”。曾经有个外来投资项目,从双方首次对接到办完所有手续,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快”的经验是什么?“慢”是卡在了哪个环节?放权赋能,能放哪些权?该如何赋能?如何真正实现简化程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激发活力的目标?能否在集中审批、流程再造、审批提速上实现更大突破?只有把问题找准、找透、找实、找全,才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作出重磅承诺:组建省级政务服务大厅,推动省级审批事项大厅之外无审批。实现建设工程全流程审批时间不超过60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互通互认,深化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建设信用河南。

  2021年11月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史秉锐强调,济源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精简规范行政审批,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

  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在简政放权方面作出有益探索,一些乡镇获得县级权限,一些县或县级市被赋予省辖市权限。济源向镇(街道)放权赋能改革方案在全省首家获批,镇(街道)于2022年1月1日起,独立行使首批下放的县级行政处罚权。

  而针对开发区的放权赋能,则更为复杂和具体,关键是要围绕项目和产业的发展,努力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示范区相关部门陆续向玉川片区下放部分审批权限,有的职能部门在玉川设立了派驻机构,但仍有部分手续需到区直部门审批。为最大程度为企业和项目提供便利,玉川片区要求所有机关干部牢固树立“不抓营商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营商环境就是不称职”的理念,主动协同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提升审批效率,努力做到服务客商“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入驻“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指导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在园区科学合理布局,形成首尾相接、绿色循环的链式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实现蒸汽、水、电等公用工程的集约利用,持续优化单位产品成本,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是实行“标准地+承诺制”:对拟出让土地明确投资强度、建设周期、亩均税收、企业能耗、环境排放等标准,企业可基于自愿原则申请实行承诺制审批,政府则通过覆盖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达产复核等环节的监测核查机制,实施协同监管,最终实现园区和企业、效率和效益的共赢。

  三是实行项目代办制:片区设立项目代办中心,企业从立项到建设再到投产运行,所有手续全程代办。

  四是实行区域评价共享制度: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区域能评、区域规划环评、区域防洪影响评价、区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区域水资源论证、区域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和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12项区域评价,完善区域产业负面清单,所有数据与企业共享,为“标准地”落地提供坚实基础。

  五是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片区与相关部门协调,凡通过项目联席会议认可的项目,边建设、边办理、边完善,推行“容缺办理”“模拟审批”,力争实现“拿地即开工”。

  在玉川人的未来视野,片区的最佳营商环境,应该是被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模式。比如,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行;临港新片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浦东新区的“一业一证”改革,推动审批管理服务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海南对标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度集成创新……

  2021年末,玉川正式启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建,开始了又一轮艰辛攀登——玉川要发展成为“自贸区”乃至“自贸港”,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深度破解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真正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豫光绿色有色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项目

  当好“金牌店小二”,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进一步提升涉企服务水平, 让“如沐春风、润物无声”成为玉川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

  “市场主体的进入,只要符合正负面清单即可;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各项自身范围以外的事情,有专人代办或网上办理,不需要认识职能部门人员;政府的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效率、服务水平要与市场主体的时间、方式、效率、水平相匹配;政府工作人员的胸怀、眼光、境界、知识、素养、能力要跟得上企业家的水平。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就是我们营商环境的指标值。”这是玉川片区党组书记、主任李文轩对营商环境的理解,也是玉川片区成立项目代办中心的初衷。

  豫光金铅玉川精加工标准化厂房项目是2008年济源市政府重点投资项目。2017年,豫光金铅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其中两栋厂房的使用权,并缴纳了2000余万元的相关费用。没想到,在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时遇到了问题。

  “我们发现该房产之前未办理过任何手续,因此无法转让至我公司名下。”豫光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说。

  在玉川片区协助下,豫光集团先后拿到了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但是,由于建设时间久远,原厂房建设资料不符合现行审批标准,加之无法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施工许可证仍然无法办理。

  玉川片区项目代办中心主任石春英与企业相关负责人一道,一方面积极联系河南省建科院及当年的参建各方,先后拿到了结构安全鉴定、配电照明系统检测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勘察等验收报告,另一方面向示范区住建部门提交申请,请求相关部门按照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的原则,允许要件容缺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

  该办的事坚决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想办法办,需要合办的事协作办,让企业家少跑腿、不求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玉川片区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加强服务,把高质高效解决问题作为服务企业的“金标准”,建立健全问题快速收集、快速研判、快速解决机制,真正做到“企业有需要、我们马上到,企业有期盼、我们马上办”。

  2021年,济源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有个外来企业反映租用的厂房漏水。李文轩得知后,要求相关部门马上解决。

  有人私下抱怨:“一个小企业,交税不多,事倒不少。”

  李文轩气得拍了桌子:“企业来了,就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托付。无论规模大小、贡献多少,都必须一视同仁。”

  发展中的问题,表面看是营商环境的问题,根子还是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问题。片区据此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分析差距所在、问题根源。比如,在思想观念上,是否存在“重大轻小”“重强轻弱”“重监管轻服务”“外来和尚会念经”;在情感认同上,是否存在“高低贵贱,不同”“事不关己,不亲”“服务有价,不清”;在政策理解上,是否存在“一知半解”“片面理解”“理解有误”;在服务企业上,是否存在主动性不强、标准性不高;在措施落实上,是否存在“思想重视有余、行动落实较慢”。

  这场触及灵魂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直接带动了工作作风的转变。片区包企干部充分认识和尊重市场主体创业的艰辛和付出、创新的成果和贡献,感同身受,躬身入局,到企业实地走访,了解企业在要素保障、手续办理、资金争取、享受政策、村企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全力以赴加以解决,争做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刚到济源的时候两眼一抹黑,更别提如何注册、备案了。”中科院锂电子项目负责人郑东凯回忆。这样的情况,对外来投资者来说很普遍。

  “我们收集整理示范区各部门的相关政策,汇编成《项目入驻办事指南》。新上项目需要办理哪些手续、每个手续怎么办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石春英说。不仅如此,项目代办中心还实行“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名代办员”,每个项目均由项目代办人员全程陪同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环评、安评等手续。

  有了项目代办人员的“代跑”“代办”,郑东凯没费多大劲儿就办好了所有手续。

  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片区进一步强化“首席服务员”责任,拓展服务内涵。分包企业责任人为首席服务员,每月至少两次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在做好“服务员”的同时,当好“政策宣传员”“信息联络员”。

  联创净水剂项目建设之初,包企干部李晨光一天往工地跑好几次,需要协调的随时协调,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项目需要的各种施工合同、工作制度、项目资料等,总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企业。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了资金链断裂,他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5万元送到企业救急。

  高开实业公司受疫情影响,流动资金紧张,企业运转陷入困境。包企干部王杰与多家金融机构联系沟通,最终促成企业与齐鲁银行的合作,解决了流资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海中环保科技公司因生产条件所限,员工住宿困难。包企干部宋小娟多方协调,为企业争取公租房,解决员工的食宿问题,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是求真求细、用心用情,面对面倾听需求,实打实解决问题。特别在疫情防控、汛情严重的关键时刻,片区包企干部第一时间到一线,全力帮企业解决困难,为企业贴心服务。这样的“金牌店小二”,让企业家们安心、暖心、顺心。

金利铅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强化冶炼产业化示范及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立足整体,着眼大局,充分整合全产业链资源,以产业链的完善与壮大激发发展活力, 在营造优质产业生态中增强自身的内在吸引力

  对企业而言,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固然重要,能否持续盈利、扩大发展才是决定是否留下来的根本动力。

  与“有效市场”相匹配的“有为政府”,不仅是经济发展环境的创造者,也是经济发展的适度参与者。在对产业的谋划和布局中,玉川片区鲜明提出,要充分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有效打通上下游,推动关联企业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整体关系,在强链、补链、延链中增强自身的吸引力。

  有色是济源的支柱产业。济源是亚洲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铅、白银、锌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5%、15%、10%。

  有色也是玉川的主导产业。全国有色行业的龙头豫光金铅,锌、铅、铜等主业全部位于玉川片区。这也是玉川提出打造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底气所在。

  如今,有色已形成了一条纵深的产业链——铅、锌、铜、银等有色金属经过精深加工,成为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汽车制造和机械电子行业用新材料、高端饰品等,实现了由“论吨卖”到“论克卖”的价值链提升。

  这也是一条闭环的产业链——通过废铅、废锌、废铜的资源回收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所有废渣、废气、废水全部“吃干榨净”,真正实现循环经济。

  产业成链条、项目在链上,产业带动项目、项目助力产业,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效应由此显现。

  在集群效应吸引下,济源有色行业的两家龙头企业金利集团、万洋冶炼也向玉川抛出“橄榄枝”。目前,总投资17亿元、总占地997亩的金利铅基多金属回收固废协同强化冶炼产业化示范及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经开工,万洋冶炼项目用地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现在,豫光的铜箔、金属砷、硝酸银,金利的极板,万洋的有机硒等链条越来越长,科技含量、附加值越来越高,产业越来越新。

  玉川片区后勤服务中心主任成刚手绘过一张产业发展图谱。图谱中,铅、锌、铜、稀贵金属冶炼所产生的冶炼渣、含硫废气、工业污水,分别经不同渠道进入静脉产业园,经水泥窑协同处理后成为无害废渣,最终被制成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矿渣微粉等建筑材料。有色产业、静脉产业、生态建材产业有机联系,逐步形成了共生、互生、再生的整体关系。

  由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海中环保科技项目,就是几大产业关系的“发生剂”。

  该项目利用济源中联水泥公司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回转窑设备产生的高温高压,对垃圾、固废、危废等进行协同处理,可处置各类别和形态的工业固危废42种,在实现废物处理彻底、无灰渣排放,无害化、资源化的同时,对重金属固化也将起到很好的效果。

  除了冶炼“三废”,片区内华能沁北电厂产生的粉煤灰、济源联创化工产生的电石渣等,都可以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理成为“有用之材”。

  因有色产业而兴的还有物流。位于玉川物流园的中兴物流公司,以进口保税、出口监管“两仓”业务为纽带,开展公、铁、海多式联运业务,集装箱业务吞吐量已突破160万吨。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这个梧桐树,除了硬件设施,还包括片区的定位、产业的谋划、产业生态的形成。”李文轩说。玉川片区的招商实践充分证明,一旦培育出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必然会吸引上、中、下游更多相关企业前来投资,串联成更大的产业集群。山水林田湖草,鸢飞鱼跃鸟鸣,这是玉川人心目中现代化经开区的产业生态。乔灌草和谐共生,工商贸相得益彰,吸引力、协同力不断增强,凝聚力、创新力不断迸发,这是企业非常期待的发展环境。

  坚持系统性思维,精准高效满足企业和项目各种资源要素需求,全要素低成本高效率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不可避免地受资本、市场、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能力所制约。而这些要素能力的供给水平,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金、土地、用水、用能、环境容量、物流等资源要素是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能不能把用地、用能成本降下来,把物流成本、融资成本、人力资源成本降下来,在破解企业发展瓶颈的同时,提高企业获得感,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玉川片区把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互联互通作为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千方百计增加开发区道路、土地、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能耗、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供给,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真正形成投资洼地。

  “我们就是要把各方面的要素成本降到最低,让企业和企业家们有钱赚。”李文轩的态度很明确。

  用水方面——同水利局、水投公司结合,对全区水网统一进行规划,形成引沁济蟒渠、河口村水库、济源煤矿矿井水、黄河北岸调蓄水协同供给的供水体系。

  用能方面——争取到国家增量配电改革试点,综合利用余热、光伏、储能等资源,将企业用电成本降到最低。

  用气方面——在现有使用中裕燃气、沁济煤层气和金宁能源的基础上,通过中兴物流平台,在全国第一个尝试使用铁路运输LNG液化气,布局储气设施,争取把企业用气成本降到最低。

  用地方面——积极推进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同时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加快“腾笼换鸟”步伐,清理淘汰僵尸企业、高耗能企业,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

  环境容量方面——压缩存量,对现有产业实行科技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增创“绿色工厂”“能效领跑者企业”;优选增量,有限的指标用于扶持创新型、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激活变量,逐步实行碳交易,激活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优化碳排放配额。

  物流方面——以中兴物流为基础,铁路港、公路港为依托,“两仓”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玉川现代物流及其关联支撑产业集聚,打造“公、铁、海”多式联运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跨境跨区口岸联检通关合作。

  资金方面——利用中央预算内和专项债资金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智能化改造,利用产业基金扶持新兴未来产业,牵线搭桥实现银企无缝对接,在确保不发生风险的前提下用活金融工具。

  创新平台方面——积极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南大学、中科院物理过程研究所以及豫光金铅等龙头企业合作,搭建玉川有色金属产业创新中心,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片区设立实习基地或研发中心,推动玉川片区成为产业创新策源地。

  文字也许枯燥,但企业家的感受实实在在。

  “济源的营商环境非常好!我也要做济源招商业务推荐员。”这是玉川片区招商局局长晋小平的手机上,山东领军轮胎全产业链技术专家徐俊士的一则留言。

  “办事效率高,靠谱,属于行动派”,这是很多投资者对玉川人的评价。

  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力;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又成了项目扎堆落地的理由。

  面向“十四五”,玉川将坚持营商环境改革往实里走、往细里走、往深里走,聚焦企业所需,强化服务供给,进一步创造让企业家舒心创业、让投资者专心发展、让纳税人放心扎根的一流营商环境。

  海纳百川,玉汝于成。营商环境的跃迁,引育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曾经荒凉的南太行,正在成为企业家青睐的投资热土。(玉见)


责任编辑:陈亚楠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