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09:51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
“医生,快看看我家孩子。他一下子吃了10片治咳嗽的药,可怎么办?”近日,一名市民抱着孩子一脸惊慌地地跑进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焦急地询问医生。
他的孩子今年3岁,前段时间一直咳嗽,医生就给开了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原本一天只能吃一片,不想因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吃起来甜甜的,小家伙儿趁家里人不注意,一下子吃了10片。惊慌之余,家人赶紧带着他来医院就诊。得知这一情况,儿科医生立即给孩子洗了胃。好在处理及时,孩子没有发生危险。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11月中旬到现在,有近10个孩子因误服药物或其他东西前来洗胃。
把药当“糖豆”过量服用 多名幼儿被家长送来洗胃
“我们最近收治了好几个把药当‘糖豆’过量服用的患儿。”昨日,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护士王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天气转凉,很多孩子出现了咳嗽、哮喘等不适症状,需要服药治疗,因为儿童药品大多是甜味的,所以有些孩子很喜欢吃。这增加了孩子过量服用的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已经收治了三四个因为过量服用咳嗽药物来洗胃的患儿。”王倩说,其中3例是过量服用了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还有几例是过量服用甘草片。“这些药物虽然对咳嗽、哮喘的治疗很有帮助,但是过量服用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王倩说,以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为例,过量服用后,孩子会出现烦躁不安、异常兴奋、失眠、心悸、心律失常、腹痛等症状。
另外,误服成人用药来洗胃的孩子也屡见不鲜。王倩告诉记者,曾经有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儿,趁家人不注意,把家中老人的降压药吞进了肚子。好在家人发现及时,送到医院洗胃才没有发生意外。
儿童饮酒危害大 别把“儿童喝酒”当儿戏
让医护人员揪心的,除了误服药物,还有孩子因为饮酒被送来洗胃。不久前,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儿科门诊。原来,这个小男孩儿由于感冒,当天早上吃了头孢类药物,下午在亲戚家聚餐时喝了啤酒。等孩子喝下啤酒时,家长才反应过来,赶紧带他来洗胃。
“一些家长安全意识淡薄,总觉得孩子少喝点儿酒没关系,所以在聚会的时候总是逗孩子喝酒。这样对孩子真的有百害而无一利。”王倩说,曾经有一名儿童在亲戚家聚餐时喝了很多葡萄酒,然后昏睡不醒,被家人送来医院洗胃。
“孩子的身体尚在发育,饮酒会伤害胃、肝脏等器官,甚至影响智力发育。”王倩提醒广大家长,千万不要用酒来逗孩子。
药物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一旦发现误服药物应立即就医
“因为误服药物或其他东西来洗胃的多是2到5岁的孩子。”王倩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误服异物的风险很高。
“孩子太小,缺乏安全意识。作为家长一定要处处留心。”王倩提醒广大家长,家里的药物一定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尤其是成人用药。家长平常也要多跟孩子强调,不能随便把东西放进嘴里,更不要让孩子喝酒。
“一旦发现孩子误服了药物,要尽快就医。”王倩说,最好在半小时到1小时内带孩子就医。因为超过一个小时很多药物就会被消化,增加了发生意外的风险。如果只是怀疑孩子误服了药物,要认真观察孩子,有什么不良反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小晨多说点】
药物中毒有哪些常见症状?
消化系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
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胸痛等。
神经系统:可出现语言障碍、意识模糊、走路不稳、昏睡、抽搐等。
家长如何预防儿童误服药物?
父母应将易导致儿童中毒的药品放在不易发现或不易触及的地方,外用药品或有毒物品不要放在饮料瓶或食品包装瓶内。儿童服药前家长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严格按医嘱服用,成人用药不可随便给孩子吃。重视儿童日常看护,防止误食。
不要把药说成糖哄骗孩子吃,否则孩子混淆概念以后很容易误服药品,引起药物中毒。
多与孩子沟通,经常给孩子讲解预防中毒或意外中毒的故事。
家长应学习儿童急性中毒的应急处理,积极进行自救与互救。急性药物中毒不可预期且来势汹涌,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尽快排出毒物,在对孩子最小损伤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减少毒物对机体的损害,维持呼吸、循环及各器官的功能。
没有专业人员救护时 如何减少毒物的吸收
如果孩子服用的药物毒性较强,且又无法保证在短时间内得到专业的救护,在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应尽快催吐,以减少毒物吸收。家长可以用手指或者压舌板刺激孩子的咽喉,让孩子把东西吐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催吐仅适用于中毒时间较短且神志清醒的患者。当患者有昏迷、惊厥、休克、严重心脏病、肺水肿、消化道出血以及强酸、强碱中毒和没有呕吐反射能力时,禁忌催吐。(本报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克盈盈
社会民生2021-12-17
社会民生2021-12-08
社会民生2021-12-17
社会民生202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