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济源抢时抢收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2021-10-11 10:03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

  10月9日一早,梨林镇“90后”种粮大户王志超来到田间地头查看土壤湿度。他说:“如果不下雨的话,地里的这些玉米早已入仓了。”

  王志超今年种植了2266亩秋作物,眼下已经到了秋收季节,因为连续降雨土壤湿度大,所以今年秋作物比往年晚收10余天。他坦言,如果接下来有几天晴好天气,收割机能进入田地工作的话,只需四天,就能完成秋收工作。

  据统计,示范区2021年秋粮种植面积33.72万亩,截至10月10日上午,秋粮已收获15.58万亩,完成46.2%。

  “三秋”是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和为来年丰产打基础的重要季节。今年,济源降水量偏多,造成农田大面积积水,对秋收和麦播造成很大困难。为保障秋粮丰产丰收,适时种足种好小麦,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农机局加强安排部署,采取多种应对措施,抢抓农时、抢晒抢烘,确保秋粮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高文红表示:“雨后,我们在各镇(街道)动员150余名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细致排查、分类疏通,对低洼易涝地块采取疏通排水通道、水泵抽水等措施,排除积水;对机械不能到的地块,及时采取人工疏通,强排积水,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为秋收和麦播创造条件。”

  示范区农机局管理科科长李世磊向记者介绍了今年“三秋”农机工作主要目标:组织2万台(套)农业机械投入生产,土地机耕做到应耕尽耕,大力推广深松整地技术,确保完成3万亩深松作业任务;玉米机收率平原区达到95%、山区达到86%;小麦机播率达到98%,进一步提高播种质量。

  李世磊表示,示范区农机局联合各镇(街道)加强生产形势研判,结合本地机械保有量和农作物分布状况,科学制定了“三秋”农机化生产服务和技术指导方案。

  加强农机化技术指导服务。“三秋”期间,示范区农机局要求各镇(街道)通过发放宣传册、走进田间地头等方式,指导农民、农机手适时收获、科学调整调试收获机具,最大限度减少机收作业环节的损失;在设立“三包”维修网点的基础上,开展上门修理、送修下乡和预约维修服务,健全“三秋”农机化生产后勤保障体系。同时,该局还积极指导灾区抓好农机化生产,完善抗灾救灾预案,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主动应对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立足抗灾防疫夺丰收,保障“三秋”生产有序进行。

  “要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组织好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小麦播种等主要农机化生产。”李世磊表示,要借“三秋”生产有利时机,发挥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三秋”生产骨干功能。以农机合作社为抓手,全面开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工作。同时,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将联合各镇(街道)积极开展农机帮扶工作,着力落实农村困难群体和外出务工家庭的帮扶工作。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维护农资市场经营秩序。高文红介绍,示范区农业农村局近期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等,确保农资供应质量,营造公平竞争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示范区种子、农药等农资供应有序、货源充足、质量良好、市场稳定,为小麦种足种好提供了有力保障。(王莉 王巧玲 任倩丽)

责任编辑:克盈盈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