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 10:11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
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
许多家长抱怨,10来岁的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偏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这意味着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济源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李易俗总会这样耐心解释。
从心理学角度来定义,青春期是孩子走过幼稚、迈向成熟的过渡期。这段时期,孩子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逆反心理,也就是青春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不喜欢被说教、挑战权威、唱反调、焦虑、抑郁、早恋、冲动、易怒、不理智、报复心强等。
李易俗提到一个案例。小雨(化名)今年16岁,刚上高一。初中时期,他学习成绩优秀,个性刚强,升入高中后,却开始厌学,沉溺于游戏,梦想着靠游戏赚钱,谁劝都不听。因为反感家长的管教,小雨跟家人的关系像仇人一样。
“这个学生的叛逆行为,就是典型的青春期综合征。”李易俗说,这个阶段的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看作小孩,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情容易持批判态度。当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表现欲望受到妨碍时,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李易俗指出,青春期逆反除了有孩子生理、心理变化的自身因素,还有家庭不良教育方式、学校不良因素、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带来的外部因素。
“这个案例中,孩子的父亲忙于工作,很少和孩子沟通交流;母亲只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思想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会直接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如果不尽早干预,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多疑、偏执、冷漠、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伤害。”李易俗说。
那么,面对青春期变化多端、熟悉又陌生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呢?李易俗给出了4个建议。
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家长一方面要耐心倾听,另一方面应克制自己的情绪,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孩子,不摆家长威风,不唠叨说教,不打骂责罚。另外,在沟通中,当孩子充分表达意见后,家长还应作出积极的回应:“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再改一点就更完善。”
批评孩子切莫伤害自尊心。分清场合和措辞,不要当着亲友或孩子的同伴的面批评孩子。批评措辞要适当,切忌“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真笨”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对事不对人,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孩子改正缺点上,而不是揪着缺点不放。适当冷处理,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言语冲动的时候,家长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等孩子冷静思考,平息冲动后再作批评。
学习心理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家长应提前主动学习有关青春期常识,更细心、周全地关爱孩子,掌握他们的身心变化情况及需求,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人生和学习。
培养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这样既能避免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又能增进和孩子的感情。当父母以朋友的身份,重新和孩子建立起信任感时,双方的沟通交流就不容易受到阻碍。让孩子打开心门,重新接受父母,是帮助孩子进步的关键一步。(记者 赵珊珊 通讯员 卢铁军)
责任编辑:克盈盈
社会民生2021-09-02
济源要闻2021-08-31
社会民生2021-09-02
济源要闻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