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2 11:06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
鹿岭,清明时节满目青翠。层山沟壑间,小麦拔节生长,制种白菜、甘蓝长势喜人,核桃、花椒生发。田岭之上,盛开的野桃花吐露芬芳。
天地间,万物为宝。鹿岭,这座藏在大峪镇的小乡村,常住人口不足百人。农副产品曾面临销售难、价格低的窘境。如何让鹿岭产品从“深闺”走向“舞台”,成为摆在支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要立足实际,强化与村委、村民的沟通,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指导村里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要协助村里算好经济账,实现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的精准投入、精准使用。”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赵会生从长远上谋划。
产品卖的好不好,关键要看品质高不高。“鹿岭村核桃种植面积约200亩,但跟优质核桃比起来,就显得皮厚、果仁小;蔬菜制种经济效益好,但由于水源不足,产量明显受限。”市委党校驻鹿岭村第一书记李战宏对鹿岭村把脉问诊。
为解决蔬菜制种“口渴”问题,在市委党校的帮扶下,鹿岭村修建了碓臼坪拦河坝进行提水灌溉。逢春灌溉时,鹿岭村支部委员崔小伟喜欢站在地头:“感觉土地‘咕噜咕噜’在喝水。”
站在村民王合献的家门口,沟壑间弯弯曲曲的水泥小路延伸开来。“路面硬化,打通断头路,不仅实现村子与外界的便捷连通,而且将村民家门口到田间的路也实现了连接。”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王合献如今养了100头羊,他的信心、干劲更足了。
为让核桃品质更优,市委党校邀请省、市农技专家前来指导嫁接优质品种。李战宏告诉记者:“现在这200亩核桃已经全部嫁接完毕,明年就能挂果。”
有了好产品,如何让老百姓卖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呢?2019年,鹿岭村灵鹿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
“合作社统一对村民的农产品进行收购、开发、包装、销售,有效实现了产品的增值。”灵鹿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连兰州说,合作社旨在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村民廉瑞科对2019年印象深刻,从愁眉不展到乐开怀的场景记忆犹新。“村民手里5000斤红薯滞销,我们找到了合作社。”由鹿岭村灵鹿专业合作社牵头,市委党校后勤服务公司收购了这批红薯。
连兰州高兴地说:“消费扶贫既满足了大家的需求,买到了称心的红薯,也帮老乡解决了销售难题。”历经3年,鹿岭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
这20万元,除了包含合作社挣来的,还有鹿岭村收割机租赁的收入。“通过党校帮扶,鹿岭村有了一台收割机。每年农忙时,这台收割机除了服务本村外,还对外租赁。”连兰州说,仅租赁一项年收入达1.5万元。
对于走出去的鹿岭村人来说,土地闲置是一种浪费,可回家种地又不现实。“现在村里基础设施好了,每亩每年的租金是200块钱。目前,鹿岭村共流转土地170亩。”李战宏告诉记者,土地流转也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适逢清明节前 ,记者碰到了回家上坟祭奠的鹿岭村村民崔宗伟。“以前,鹿岭村基础条件差。”崔宗伟真切感受到,“现在村里有标准化的卫生室,宽敞的水泥路,用水、用电都不成问题,条件跟城里差不多。”
春暖花开,从小在鹿岭村长大、目前常住在市区的崔宗伟盘算着“返乡”做点儿事。“现在都在讲乡村振兴,我也想回家乡搞蔬菜制种或养殖,不也挺好的吗?”崔宗伟笑着说。
有干事创业想法,肯回鹿岭村的人不止崔宗伟一个。“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愿意回来的人越来越多。”李战宏告诉记者,有村民返乡琢磨发展种植业,有村民想咨询政策搞养殖,还有的村民想回来住。
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鹿岭村未来发展得越来越好呢?
“产业发展是鹿岭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要想实现产业发展,人是关键。”如今,鹿岭花开引农归,李战宏从中看到了希望,“希望借由人才的回归最终实现鹿岭村特色产业的振兴。”(记者 王志远 赵珊珊)
责任编辑:克盈盈
社会民生2021-04-02
社会民生2021-04-02
社会民生2021-04-01
济源要闻20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