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10:44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
宋新锋和学徒们一起探讨
宋新锋检修家电
宋新锋搬运空调
宋新锋专心给家电“治病”
宋新锋的维修工具
宋新锋很忙。记者约了几次采访,总是在前一天晚上被告知,“对不住,明天没有空,要不咱改天……”
1月9日,记者总算是“逮住”宋新锋时间相对宽裕的时候,走进了他的家电维修铺。
铺子很小,不到二十平方米,坐落于沁园街道河合居委会租来的民房里。屋内分门别类的堆放着各种大小家电。
要不是褪色的招牌上写着“家电维修”,真不容易找到。
时间宽裕是相对的。当天上午陆续来活儿,宋新锋和另一位师傅先后“医治”了5台老旧家电,下午1点多才吃上午饭。
“干我们这行的,吃饭、睡觉都不规律,只要有人找上门或打来电话,得第一时间去解决问题,拖得时间长就没人再照顾你生意了。顾客是上帝嘛!”宋新锋笑道。
42岁的宋新锋老家在邵原镇七沟河村,再迈过一座山就到了山西境界。从小家里条件不好,初中毕业后,他就成了“放牛娃”。能接触到家电维修行业,还得从一台收音机说起。
宋新锋说:“当时家里穷,没有电视,听收音机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
一次偶然的机会,宋新锋从收音机里听到郑州某技校招生,其中就有家电维修专业。一时间,宋新锋的心思不由得活泛起来。
“老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干家电维修总要比种地强点吧。”于是,他拿着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第一次走出济源,踏上了求技之路。那时候,他不过17岁。
在学校里,宋新锋一刻也没有放松。几年的专业学习,让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从学校回来后,他先在一位老师傅的维修店里招呼,干些杂活。时间长了,细心的他把师傅传授的经验一一记下来,并运用到工作中,很快便成了店里的骨干。
2004年,宋新锋用攒下的钱在河合居委会买了一栋独院,并租下一间门面房,自己干起了家电维修的工作,成功从“打工人”转变为小老板。
因技术好、价格公道,回头客尤其是别人介绍来的客人越来越多,维修铺的生意走上正轨。大家亲切地叫他“家电医生”。
“每年4月至9月最忙,主要维修冰箱、空调。”宋新锋说,像这样的大家电只能上门维修,有时能干到凌晨。这些年来,他已经把济源的各个小区都跑遍了。
长年累月下来,他双手的老茧越来越厚,沾上的机油污垢像长在手上一样,肥皂水泡、刷子刷,也洗不干净。
除了维修家电,宋新锋没有其他爱好,主要是没有时间培养。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小学,能早些回家陪孩子,是他最开心的事儿。
维修铺一角的桌子上摞着厚厚一沓书,都是关于家电维修的。“说实话,干这行太辛苦,虽说饿不着,但也挣不来多大钱。”宋新锋说,希望两个孩子以后能吃上“文化饭”,不要跟他一样“遭罪”。
前段时间,宋新锋又拿出全部积蓄付了新房的首付。用他的话来说,“这下又从头再来了。”
坚守了20多年的行当,宋新锋仍在奋斗着。因为他知道,只有吃得下生活的苦,才能尝到人生的甜!(记者 刘培琳 李浩 文/图)
责任编辑:薛芳芳
社会民生2021-01-18
社会民生2021-01-18
社会民生2021-01-18
社会民生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