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智慧赋予农业新力量

2020-10-21 08:50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

采收烟叶

栽植种苗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设施农业、推广优质高效品种、利用互联网延长产业链条……去年以来,济源紧抓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这一战略机遇,在农业产业纵深发展及链条延伸上深耕细作,促进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智慧农业,现代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据了解,今年,示范区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突破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广大农民共绘智慧助农、兴农新图景。

  农业“种”出新业态

  7月,在李子成熟的季节,家住轵城镇雁门村的果农李艳琳也时尚了一把,家里数万斤李子在网络直播带货新模式的助推下销售一空。

  突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的限制,李艳琳接到了许多订单。“再也不愁李子卖不出去了,现在是忙得没空吃午饭。”话虽这样说,但到手的不菲收入让她乐此不疲。

  帮助李艳琳销售李子的济源新闻传媒中心电商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直播带货是助农销售的新手段,更是拥抱新事物的有效方法。

  和李艳琳一样尝到“甜头”的,还有家住玉泉街道石牛新村居委会的侯小全,今年他家蔬菜大棚里的黄瓜、西红柿、豆角等也纷纷直播销售。看着家里的运菜三轮车,侯小全感叹“这老家伙以后就退休了”!

  “我们将持续为电商平台推荐优质资源,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直播技术应用于农产品,产销之间建立了新联系。下一步,该局将积极探索“主播”帮着卖、电商学着卖、农户跟着卖等多种网络销售模式,在助农持续增收的同时,将地方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直播带货成了当今潮流,在济源组织的直播达人培训中,梨林镇屈西村的蔬菜种植户苗娇从未缺席。她说:“当前5G快速发展,乡村物流广泛覆盖,为农产品直播带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我要掌握更多直播带货技能,将亲手种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济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从农产品品牌建设、数据赋能、运营策划、供应链管理等角度,着力推进农产品电商化发展。济源建立电商扶贫长效机制,激发电商扶贫的内生动力,真正把电商扶贫在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出来。

  “龙头”奏响农业发展“强音”

  68岁的王聚中和河南丰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着20年的不解之缘。

  王聚中是坡头镇双堂村村民,当了一辈子的庄稼汉,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打工族”。

  “以前我们种核桃他们收购,现在我们帮他们种核桃,省心省事不说,还拿双份钱。”王聚中所说的双份钱是指租金和工资。

  以前,丰之源和双堂村是订单合作模式。去年,丰之源从双堂村流转了1000亩土地,打造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引领济源核桃种植业转型升级。王聚中现在和其他村民一起在基地打工。

  从20年前生产核桃露开始,丰之源就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订单及保底价格收购等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800余万元。

  “核桃产业是非常广的,很快我们将研发生产核桃油,把‘愚公核桃’系列产品打造成济源的城市名片。”丰之源负责人杨团结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克井镇枣庙村,每年两季冬凌草丰收期,田间地头总是热闹非凡,村民负责收割、晾晒、打捆,济世药业相关人员负责过磅、打包、装车。村民负责种,济世药业相关人员负责收。钱装进了村民的口袋,冬凌草被加工成了药品和茶品销往市场。

  被济世药业“相中”之前,枣庙村戴着省级贫困村的穷帽子。当时,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

  2004年,济世药业选择在枣庙村进行冬凌草示范种植,村民开启了“草”中刨金的生活。

  如今,枣庙村冬凌草种植面积已扩展到3800亩,全村95%以上的农户种植冬凌草。该村成为全国冬凌草种植示范基地,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2016年,该村顺利脱贫“摘帽”。

  目前,济源冬凌草种植面积1万余亩,成为中国最大的冬凌草种植基地,年产量近7000吨。7个镇10个基地约1万个农户从事冬凌草种植生产工作。

  此外,济源蔬菜种子基地面积已达3.6万亩,年产蔬菜种子320万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小种子”做出“大产业”的背后,绿茵种苗功不可没。

  蔬菜制种每亩单季收入一般在4000元左右,是种植粮食作物的4~20倍。绿茵种苗分别在王屋镇、邵原镇、大峪镇等地开发了8个蔬菜制种片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带动专业化蔬菜制种户4130户,增加农民收入7200余万元。

  阳光兔业通过“保底+分红”方式流转梨林镇大许村土地3500亩,进行饲用玉米规模化种植;托管周边土地2500亩,为1000余户提供耕种收全程社会化服务。

  截至2019年,济源伊利乳业安置了1300余人就业,累计发放奶款32.96亿元。从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业到终端的牛奶销售,济源伊利乳业扶持了一大批产业链合作伙伴,全面带动了济源产业链发展。

  目前,济源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7家,固定资产达29.59亿元,职工8200余名。2019年,济源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稳中求进、克难攻坚。数据显示,全年总产值、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趋于平稳。

  创意拓展农业新空间

  柳绿花红的季节,是王屋镇愚公村最热闹的时候。一到周末,村里就停满了车。到饭点,农家乐就坐满了人。

  变田园为景区,变农家为客舍,变农产品为旅游商品,以往只能向土地要粮食的农民,现在却能捧上一碗“旅游饭”。

  近年,愚公村利用被景区环绕的独特优势,走上了“吃农家饭、尝农家菜、品农家酒、享农家乐”的特色增收路,开办农家乐70余家,平均日接待量2000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000余万元。

  以农为旅,以旅为业。济源更多的乡村正以农旅结合的方式,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改变农民的生活。

  9月底,冯卫峰果园的100亩阳光玫瑰成熟了,每天慕名来采摘的游客很多。“这葡萄真好吃,20元一斤不贵,物有所值。”郑州游客李女士摘下一颗葡萄放入口中,连连称赞。

  “80后”的冯卫峰在五龙口镇任寨村流转了1800亩土地,开办了丰园家庭农场。他今年种了1200余亩玉米和500余亩大豆,都是订单种植,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顺畅的销路和稳定的收益让冯卫峰的农场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进一步提升亩产收入、让效益更大化,冯卫峰陷入思考。

  2015年,丰园家庭农场腾出百亩土地打造了葡萄园,并申请实施了物联网项目。葡萄园实现了集监控、监测、生产管理于一体的全智能化管理模式。2019年,葡萄园的葡萄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现在的丰园家庭农场从单一的种植结构,调整为集农作物、蔬菜、瓜果于一体的产、供、销和观光、休闲、研学全农业产业链,经营收入已突破900万元。

  农旅结合的产业规划,对乡村环境的要求不低。这成为不少地方改善人居环境的动力。今年,邵原镇东阳村、邵原镇双房村、王屋镇愚公村、承留镇花石村、下冶镇探马庄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目前,济源大多数乡村已走上农旅结合的增收新路子。(文/图 记者 王彬 王莉)

责任编辑:克盈盈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