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5G,为济源工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0-09-04 10:3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

  开栏的话:

  济源的工业曾是一部传奇。

  从“五小工业”遍地开花,到长成“参天大树”,济源工业发展令人瞩目。随着我国信息高速发展,济源工业发展急需新技术。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为济源企业精英、经济专家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企业家沙龙”由此应运而生;并先后在《济源日报》推出12期“企业家沙龙”专版。

  今年年初,在“企业家沙龙”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工业直播间”访谈栏目。该栏目以网络直播为主,《济源日报》、济源电视台、济源网、在济源APP等媒体共同推送,每月1—2期。“工业直播间”通过主持人和企业家的充分对话与交流,直面济源企业家的真实思想和经历,记录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成功喜悦,反映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和发展潮流,聚焦经济热门话题或某一经济现象,捕捉鲜活经济事件,探讨新潮理念,演绎故事冲突,为大家呈现一个主流的、向上的、现代的企业舰队风采,从而推动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工业互联网,能给济源企业家带来什么?5G时代,最大的商机是什么?

  受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邀请,8月28日,河南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度行(济源站)活动犹如久旱之甘霖,给济源的企业家们带来了“及时雨”。“工业直播间”第一期访谈栏目把河南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度行活动和“企业家沙龙”活动合二为一,拉开了“工业直播间”的帷幕。

  5G时代,商机无处不在。5G,为济源工业高质量发展赋能。5G,为济源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济源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因工业而立。回眸济源发展历程,从“五小工业”蹒跚起步,到工业规模变大变强、产业链条变多变长,再到成为全国最大的铅锌冶炼基地和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基地……济源工业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济源工业发展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信息技术的添薪续力。

  新时代呼唤新技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蓬勃发展,5G成为驱动工业互联网突破瓶颈、助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点。

  5G具有媲美光纤的传输速率、万物互联的泛在连接的特性和接近工业总线的实时能力,正逐步在工业领域引发一系列融合创新应用与变革,为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5G赋能工业,可大幅提升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促进济源工业高质量发展,8月28日,济源示范区开展河南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度行(济源站)活动,邀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处处长刘辉、中国移动设计院河南分院5G+垂直行业技术总监赵帅男、中国联通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工程师张文博、中国电信河南分公司DICT 5G行业应用创新中心工程师鲁均、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智等专家,就5G赋能工业等热点话题进行详细解读。

  小科普: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链接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

  5G走进生活:

  带来什么?改变什么?

  如果说3G相当于4车道、4G相当于40车道,那么5G就相当于400车道。一部10G视频,4G下载需15分钟,5G仅需9秒;无人驾驶刹车智能控制反应距离,4G下是1.4米,5G下是2.8厘米。如果把2G、3G、4G几代移动通信技术比作不断把路修宽、让更多车可以跑的技术,那么5G则可以在继续修宽高速路的同时,对路进行规划,实现分流,提高利用效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5G应用示范中,垂直行业5G应用占比超过50%,其中智能制造占20%,能源电力占15%,远程医疗占13%。

  未来,我们或可体验这样的5G生活:

  通过VR、AR技术进入虚拟教室,通过头戴式设备参与课程;

  采用“云上办公”等新的工作方式,打破时空限制;

  有实时语言翻译功能的5G耳机、基于5G的智能家居服务、多视角的体育赛事或文艺演出直播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车辆可以与红绿灯、道路限速和危险提示标志等通信,为紧急刹车、交叉路口碰撞预警等提供智能化辅助;

  摄像头拍的视频、图像能够及时传输,大大增加图像识别的准确率和识别速度,以便警察快速识别犯罪嫌疑人,快速识别车牌,提高通行速度;

  远程诊断更加可靠,支持医生远程为病人做手术;

  应用5G、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机器人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

  5G技术应用到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各个环节,使得媒体内生技术属性不断增强,媒体形态不断创新,传播内容更加精准。

  专家演讲: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处处长刘辉

  发力5G 赋能中原

  河南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的地位,为5G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市场空间,特别是正在实施的网络强省建设部署,更为加快发展5G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

  《河南省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了我省5G产业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加快5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5G技术创新、大力发展5G产业、深入拓展5G应用场景等重点任务。

  在推进5G网络建设上,到今年年底,5G基站数量将达到4万个,5G网络将实现县城以上城区全覆盖和垂直行业应用场景按需覆盖。对采用独立组网模式建设的5G基站,由省、市级财政按照1∶1比例,每建成1个给予5000元奖励。加快中国移动网络云郑州大区节点、中国联通5G核心网中部大区中心建设,提升对我省及相关省份5G业务的承载能力,巩固我省5G网络枢纽地位。

  按照计划,到2022年,我省5G基础网络和研发创新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应用示范基地、信息安全基地建设将取得明显成效。5G基站数量达到16.8万个,网络实现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基本满足应用场景需求,5G用户突破6200万户;5G研发创新基地建设粗具规模,建设10个以上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平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明显成效;建成5G智能装备和手机精密机构件生产制造基地,创建国家信息安全产业示范基地,5G配套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5G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试点示范项目突破100个,打造一批标杆应用场景。

中国移动设计院河南分院5G+垂直行业技术总监赵帅男

  5G赋能智能制造 引领新一轮制造业变革

  智能制造时代,人、产品、系统、资产和机器之间建立了实时的、端到端的、多向的通讯和数据共享;每个产品和生产流程都可以自主监控,感知了解周边环境,并通过与客户和环境的不断交互自我学习,创造出越来越有价值的用户体验;企业也能实时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及时做出反应。

  这种基于数据的智能化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还会在传统的产品之外衍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开辟全新的增长空间,制造业的运营模式和竞争力会被重新定义。

  当前,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不断涌现,制造业正从大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演进,而5G应用为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条件。

  5G将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传统制造业将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或柔性制造转变,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去中心化),信息化和工业化将深度融合(物理工厂+虚拟工厂)。

  5G将带来服务模式的创新。传统制造业将从设备销售转变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从简单的售后维护变成设备的日常管理,包括设备状态的监控、故障的预警等。服务的价值占收入比重上升,客户的使用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5G将带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诞生。平台企业可面向工业制造企业提供多种软件服务和搭建生态系统,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平台上的软件服务能力,即向传统制造业赋能。

  中国联通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工程师张文博

  5G技术衍生新型工业应用场景

  5G技术可以支撑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控制、物流追踪、工业AR、云化机器人五大工业应用。

  其技术不但覆盖了高带宽、低延时等传统应用场景,而且还能满足工业环境下的设备互联和远程交互应用需求。这种广域网全覆盖的特点为企业构建统一的无线网络提供了可能。

  5G技术适用于七成以上的传统工业场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工业场景中受限于有线连接方式的问题,衍生出一系列新型工业应用与场景。

  5G技术可将分布广泛、零散的人、机器和设备全部连接起来,构建统一的互联网络。由于实时性和可靠性高,5G技术不但能应用于工业场景中,而且能支撑起个人移动化互联网应用。

  5G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改变以往无线网络技术较为混乱的应用状态,对于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实施以及智能制造的深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电信河南分公司DICT 5G行业应用创新中心工程师鲁均

  万物互联 融通智能未来

  5G技术将带来万物互联的新局面,而连接分为三个层次。底层是网络连接。要进入互联网高速协作当中,没有网络连接是无法进行的。网络连接好比是新时代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跑的车是数据,车能不能跑起来、能不能高速流转起来,这就是数据连接。高速数据连接会带动相关产业变化,连接是基础设施,应用是节点。

  5G技术不是为了增加带宽,而是为了增加业务互联。其主要对象不是个人用户,而是企业用户。其业务场景会体现在面对企业的场景当中。

  从5G的角度可以看到将来的发展趋势:第一,大带宽、低时延、高密度连接,现在在工业现场有两个网络,一个是IP网络,一个是工业控制网络,将来IT网络和工业控制网络一定会融合;第二,低时延可以使数据得到迅速采集,使得边采集、边计算、边控制成为可能。

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智

  5G加持机器视觉 练就人工智能“火眼金睛”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简单来说,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做测量、检测和控制。在5G技术的加持下,机器视觉“如虎添翼”:被训练成“火眼金睛”的智能机器视觉不仅能轻松解决传统机器视觉的痛点问题,还将具有胜任更多的检查和识别任务的能力,让机器真正地看懂世界。

  在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今天,通过在生产线或巡检机器人部署工业相机,采集图像视频上传到云端,结合5G大带宽、低时延的特点和机器视觉技术进行智能化监控与分析,实时生成质检报告,确定不合格产品位置,报告质检不合格产品,使后台及时调整生产线,减少不合格率。

  对于肉眼难以分辨的细微零部件还可以通过定制特殊光源等获取更优光照环境,同时结合5G+机器视觉技术,实现视频图像处理,自动判断标注,杜绝人为误检漏检,使产品质检从“人工”向“人工智能”转变。

  工业生产还可借助5G进行更多的生产优化,如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对生产需求进行分析,优化生产线设计;通过5G网络实时拍摄并传输生产线实况,同时利用巡检机器人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生产顺畅,能够对故障进行预警和排除等。

  现场互动:

  济源钢铁员工:济源钢铁与济源移动就5G+废钢判定、5G+AR远程指导、5G+钢表面质量检测等应用开展合作。废钢判定项目需要前端抓取图片再通过5G网络回传,其传输速度约20M/秒,统一区域内上行传输速率预计需要140M/秒。5G的上传速率是否能满足带宽需求?

  专家解答:这个应用就是5G大带宽的典型应用场景。目前中国移动5G的实测上行速率达到200M以上,完全可以满足传输需求。

  豫光集团员工:豫光集团与济源移动就5G+锌锭产品质量检测等应用开展合作。在厂房应用场景下,一个车间有多条生产线,而我们的厂房的是钢结构。这是否会对5G基站的信号覆盖生产线产生影响?信号覆盖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专家解答:在厂房应用场景下,5G宏站的覆盖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网络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勘测。若信号强度不够,可以建设5G微站来实现厂房内的无缝覆盖。同时,生产线产品质量检测主要应用到的是5G网络低时延的特性,中国移动5G时延实测数据可以做到20M/秒,完全可以满足5G行业应用的落地。

  万洋集团员工:5G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它如何与传统行业进行有机融合?

  专家解答:5G技术利用其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大规模连接的特性,可以实现工业企业产品、用户、协作方等全环节的广泛互联,完成企业信息化大升级。比如网络、云计算、传感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投入将逐年上升,物流平台或供应链平台成为主要的数据载体,形成企业的创新能力或发展优势,推动产业效率提升、结构优化。

  5G技术还可为物联网将带来更复杂的物理连接,并在物流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人、设备、车辆以及货物的互联所产生的数据量级、数据维度以及数据交互将不断衍生出更多的创新服务以及跨越发展,促进产业的融合加深,形成多个小生态,再通过连接形成产业的大生态环境。

  清水源科技员工:目前市面上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种类很多,如何挑选适合企业自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专家解答: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种类繁多,碎片化严重。企业要想选择适合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个建议是要了解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能力与驱动模式。

  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有两种驱动模式。

  第一种由工业企业、制造业企业驱动的“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路径,是利用积累的经验知识模型,通过打造平台实现底层数据的汇集和工业知识的复用,推动服务能力提升与创新。通过打造平台将已有的成功经验与成熟模式转化为开放服务,实现新应用的复制和推广。核心价值在于快速嵌入生产环节的应用。

  第二种由互联网企业、运营商等驱动“互联网+工业”的建设路径是通过将获取到的生产现场数据、远程设备运行数据与软件相结合,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不断丰富软件功能。另外,在通用技术平台的基础上,为工业企业提供“云大物智”能力支撑,丰富了工业应用能力,扩展了平台业务范围。核心能力在于各企业的禀赋,如设备接入、数据采集、云计算、大数据等能力。

  第二点建议是企业通过自身或外部咨询诊断,全面分析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需求,再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能力进行匹配。

  活动照片:

视察

内景

体验

提问

  (文/图 记者 武迪 李浩 赵传杰)

责任编辑:克盈盈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