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7来源:济源环境责任编辑:薛芳芳
为深入推进我区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日前,济源制定出台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区铁路货运量(含到达和发送)较2017年增加600万吨,增长31.9%,其中,发送量增加258万吨,增长58.6%,到达量增加342万吨,增长23.8%;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25%;节约能耗15.7万吨标准煤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2.5万吨以上。
主要任务
(一)铁路运能提升工程
1.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
重点推进煤炭、焦炭、钢铁、矿石、建材、粮食等重点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2019年底前开工建设河南沁河北物流枢纽园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金利铁路专用线,降低煤炭、建材、钢材等公路运输比例。到2020年,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铁路占比达到80%以上。
2.加快推进铁路货场建设。
开展铁路货场运能调研,针对运能不足的铁路货场实施扩容改造,解决点线能力不匹配问题。2019年底前,开工建设河南沁河北物流枢纽园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西侧货场、金利铁路专用线配套货场。
3.提升铁路货运服务水平。
对钢材、焦炭等大宗货物敞开受理,推进铁路部门同豫光金铅、济源钢铁、轵城联营货场、金马能源等重点工矿企业签订运量运能互保协议,逐企制定铁路运输解决方案,优化列车编组计划,减少列车解体次数,开行直达或快运班列,进一步释放焦柳线的运输能力。针对重点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增加铁路运力,加强铁路货场装卸组织管理,提升点线综合运输效力。
4.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
以大宗货物年货运量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强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管控,倡导运输距离在500公里以上的大宗货物主要采用铁路运输(不具备铁路专用线建设条件的企业,通过公路短驳的方式,到最近的铁路货场进行联程运输)。新建、改建、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支持同步建设铁路专用线,引导采用铁路运输。
(二)公路货运治理工程
5.加快完善骨干公路网。
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络,2019年底前开工建设沿太行高速公路焦作至济源段,建成济源至阳城高速公路;2020年底前建成济源至洛阳西段高速公路。
6.制定重型车辆绕城通道路线。
对总质量4.5吨以下且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厢式货车限定通行区域和时段。
7.强化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
依托全区3个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坚持24小时不间断执法,持续加大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执法力度。
8.强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
到2020年,在用柴油车监督抽测排放合格率达到95%以上,柴油货车排放达标率明显提高。
9.提高机动车油品质量。
推动全区国六标准车用油品升级置换、保障供应工作,2019年底前,开展黑加油站点情况摸底调研专项行动,取缔非法加油站点。
10.推进老旧车辆淘汰。
制定营运柴油货车和燃气车辆提前淘汰更新实施计划,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和“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
(三)多式联运促进工程
11.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建设。
着力打造豫西地区联通内外的公铁联运枢纽,推动多式联运与制造、冷链、粮食等产业的联动发展,打造多式联运枢纽经济片区。
12.提升联运装备技术水平。
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集装箱和厢式半挂车,推行一贯化带盘运输。在煤炭、矿石、建材等大型工矿企业推广应用35吨敞顶集装箱,大力推进“散改集”。
13.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重点港口的联盟合作,积极推动河南柿槟仓储物流园等企业申报河南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14.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模式。
大力发展铁路全程物流服务,到2020年,培育1—2家影响广泛的多式联运龙头骨干企业。
(四)城乡绿色配送工程
15.加强绿色货运配送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运输装备、装卸设备。
16.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
推动全区零担物流、仓储物流企业退城入园,到2020年,培育1—2家有实力的农村物流骨干企业。
(五)信息资源整合工程
17.强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制定物流基础公共信息开放清单,依托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物流信息互联共享。
18.完善信息统计监测制度。
加强对大宗货物货运量及重点建设项目的统计、监测,制定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运输结构调整统计人员名录,明确专员每月定时报送有关数据。
社会民生2025-10-22
社会民生2025-10-22
社会民生2025-10-22
社会民生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