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以文化城人丰盈

2019-08-17 09:09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

济源一中图书馆一角(本报资料照片)

行走于玉川大地,文化之光照耀城乡,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广场上,歌声悠扬,舞步翩跹;乡村里,戏曲演出有声有色;农家书屋里,求知若渴的身影成为乡村最亮丽的风景……以文化人,以文化城,文化惠民暖人心,群众乐享文化新生活。

乐翻城乡:文化大餐量质齐升

8月15日,消夏音乐会迎来拉丁舞专场表演。台上,激情炫舞、热血沸腾;台下,兴致勃勃、掌声连连。演出在美轮美奂的模特秀中拉开帷幕,富有中国风的街舞《卷珠帘》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一群小朋友跳的《悦动精灵》更是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这星期的爵士舞、拉丁舞演出,既时尚又有活力,很合我们年轻人的胃口。”说罢,18岁的侯朝阳又迅速融入现场欢乐的海洋。

消夏音乐会是每年我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舞蹈、歌曲、朗诵……一道道文化大餐对全市人民群众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激发干事创业激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花石’让这个夏天的花石更有意思。”市民李建设说的是,承留镇花石村举办的乡村旅游音乐节暨“金花石”杯全民才艺擂台赛。擂台赛上,舞蹈、器乐、歌唱、曲艺等,种类繁多。来自山西、广东等省的群众尽情展示各自的才艺。夜晚,岸上灯火交相辉映,水上舞台在灯光照射下散发出梦幻般的色彩……

8月14日,从轵城镇战天洞村文化戏台上传来阵阵叫好声和鼓掌声。走近一看,原创扶贫大戏《山路弯弯》正在这里巡演。感人的剧情与精彩的表演,让看戏的群众越聚越多。“唱得真接地气,充实了咱农村人的生活。”看完戏,群众仍意犹未尽。

在世纪广场,一年一度的消夏音乐会点亮城市夜空;在花石,乡村旅游音乐节暨全民才艺擂台赛乐翻山乡……上半年,我市还举办“情系玉川 乡音嘹亮”百姓戏迷大赛、第二届全市青年专业戏曲演员比赛,组织开展百姓宣讲直通车文艺巡演22场、“中国梦·劳动美·工会情”文艺演出下基层活动7场、“舞台艺术送基层”演出189场……这些文化大餐为济源这座新兴崛起的活力之城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共享成果: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

在清趣园转一圈,记者发现,大树下、空地上,仅唱戏的队伍就有4支。有人唱戏、有人拉弦,演出吸引了一大群观众,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几个年轻的戏迷唱起经典戏曲《朝阳沟》中的“咱们说说知心话”选段,引得大家一起哼唱。

夏夜,世纪广场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每天,夜幕降临之时,前来这里纳凉的人很多,中年人跳舞、年轻人唱歌、小孩子轮滑,静静看电视的、带着孩子玩耍的,一派热闹景象。家住轵城镇西轵城村的赵跟撵和老伴每晚都要来这里跳舞。她说:“虽然干了一天的活儿,很累,但是,来跳跳舞不仅浑身舒坦,而且心情愉快。”

时代广场地下通道、新城花园小区门口、市图书馆楼前,时常有年轻人在演唱;或在望春园,或在篮球城,或在市城展馆门口,总会出现一群人吹拉弹唱的风景;在沁园小游园、源园广场、华新东区门口,下棋的人兴致正浓……欢声笑语多了,人的精气神好了,一种欢乐和谐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城市。

目前,全市有民间文艺团队1600多个,各类文艺骨干3万多人。同时,我市还致力打造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在市区建立114个志愿服务站。据统计,全市实名注册登记志愿者8万余人,其中,文化志愿者29921人。

城市多一些文化气息,市民就多一些精神养料。多元文化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生活,也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升了济源文化软实力。

文化馨香: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7月30日下午,在市图书馆,市民王传胜拿着一本《万历十五年》全神贯注地阅读着。“只要有空就来这儿看书。”王传胜说,他是市图书馆的“忠实粉丝”。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带着7岁的孩子到这里进行文化熏陶。

在新华书店,前来看书的人很多。书店很安静,有人坐在凳子上读书,有人在书架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有人在收银台前付款……一片文明祥和的品书场景映入眼帘。忙碌的工作人员笑称“这是新华书店假期营业正常流量模式”。

阅读下沉,走进美丽乡村。在轵城镇王礼庄村农家书屋,每个书柜上都贴有标签,分为时事政治、农业科技、卫生保健、文学艺术、养殖种植等类别。来往看书的人络绎不绝,或翻阅报刊,或静默读书,或认真记录。

这只是我市市民畅游书海的几处缩影。如今,在身边总能看到人们怡然读书的身影,全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老百姓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离不开公共文化设施的逐步完善。近年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城等公共文化设施不断“热”起来,同时开设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新型图书服务系统,积极推进“智能化24小时城市书房”和“诚信图书漂流屋”建设,为全民阅读增加资源总量,编织了实实在在无缝对接的公共文化空间网络,给读者送来沁人心脾的“文化之香”。

责任编辑:学慧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