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改革春风沐柿槟

2019-01-18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张恒

视频:苗园

从孔山峰前丘陵地带的柿槟古村到盘溪河南岸平川沃地的柿槟老村,再到位于城区东北的柿槟新村,克井镇柿槟村经历了2次搬迁。

每一次搬迁,柿槟人都脚踏实地向前迈进一大步。

相较于口口相传从古村至老村的搬迁史,从2015年5月开始,历时一年多从老村到新村的搬迁,是改革开放后柿槟村3500名村民的亲身经历。

今年71岁的党继全是一名老党员,退伍后一直在村子里工作。对于柿槟村的日新月异变化,他是亲历者,更是见证者。

“改革开放后,我们村开始对住房实行统一规划,要盖红砖房,大概就是1984年,当时我家是第一个开始的,是全村的‘样板房’。2015年搬迁,我家又是第一批搬来新村的。”党继全骄傲地讲述着自家的“变迁史”。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柿槟村民的房子从土房变成红砖房,又从红砖房变成小别墅。如今,他们又从小别墅搬进了有电梯有暖气有天然气的现代化楼房。

工农并进 壮大集体经济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柿槟村团结奋进、创新争先,从跟跑到并排跑再到领跑,各方面建设成效都走在全市农村发展的前列。在村委班子的带领,柿槟村的村民拧成了一股绳,率先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1993年被授予“小康先进村”。1999年9月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在不断“折腾中”中淘汰更新,在不断更新中开拓思路。柿槟村干部李胜利说,柿槟村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正是搭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

20世纪80年代中期,柿槟村两委巧借改革东风,坚持各项富民政策,制定突出发展工业,进一步加强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同时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

如今,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柿槟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村农业、村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截至目前,柿槟村仍有实业公司、工程公司、物流公司、服务公司、物业公司5家集体企业,年产值不断创新高。

在改革开放40年间,柿槟村的农业也已经从种粮保收发展成为促进绿色经济收入。

“柿槟村的耕地全部投入用于种树育苗,既改善人居环境,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李胜利说。

2017年,柿槟村社会总产值比1988年翻了600倍,集体收入超5000万元,人均纯收入32000元。

诚筑福湾 引得凰归凤栖

梁爽,家住柿槟新村A区7号楼,一名来自广西玉林的南方姑娘。

“毕业前跟着我男朋友黄千来济源玩,觉得这个村子真的是不错,当时我俩就商量毕业之后回来创业。”2011年大学毕业,梁爽跟随柿槟小伙儿黄千一同回到济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柿槟媳妇”。如今儿子已经7岁。

提及对柿槟老村的第一印象,梁爽毫不犹豫地说出两个词:惊喜,整齐。相对于南方房子的错综无章,她很意外看到北方一个小小的农村,街道宽阔,一栋栋小别墅一模一样,整齐划一。

“刚来的时候不太认路,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出了门回去就找不到家了。幸好街坊邻居都很友好,经常热心地帮助我。”梁爽记忆犹新。

如今搬到了新村住上了楼房,梁爽更开心了。

“终于解决了之前洗澡不方便的苦恼。”南方姑娘梁爽喜笑颜开,家里还有暖气天然气,出门就有公交车,距离超市商场也比较近,生活更方便了,儿子的教育资源也变得更加丰富优质了。

因为搬迁,梁爽有了新的邻居,在村子里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交到了更多朋友。现在的她已经幸福地融入了柿槟村这个大家庭。

切实为民 鼓励思进思富

每个柿槟人都是主角。改革开放以来,柿槟村两委始终把做好民生工作当成头等大事。

为实现全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钱花”,柿槟村两委鼓励村民入股分红,形成人心思进思富新观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柿槟村两委在村企通过组织协调,扶持困难家户。

“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我们确保至少有1人到村企上班;对于存在身体缺陷的村民,在企业协调福利岗位安排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在福利待遇方面与正常员工一视同仁。”李胜利说。

今年26岁的常红星腿脚不便,如今在柿槟实业公司车间公益岗位工作。“公司对待我们跟正常员工一样,享受正常的福利待遇,还给交社保。”对于村委的帮助常红星感到格外暖心。

如今,柿槟老村已经进行部分拆迁,柿槟村委准备把老村作为物流公司基地。依托村南火车站,村东跨焦柳、侯月铁路的济源首座横跨铁路公路特大立交桥,村北玉川线路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公司,使村集体经济创收的同时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济源网见习记者 张恒)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