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济源市区7条道路正式更名、命名,传承历史又接地气

2018-12-11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何岛

市民在路口拍下滨河南街的路引标识

  济源网讯(济源晨报记者 王兴辉)“走!湨河南街上走一走!”12月10日,济源晨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我市正式对4条道路进行了更名、3条道路进行了命名,其中滨河南街、滨河北街命名为湨河南街、湨河北街,东夫街更名为玉川东街。安平路、文苑路两条道路被并入荆梁路、关帝路,新名称将于近日正式使用。

  避免一路多名 认同度高又接地气

  济源晨报记者注意到这7条道路名称,有些体现了济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些群众认同度高,十分接地气。

  王屋山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此次道路命名中,南起科教街,北至济渎大街,全长4000米的南北路被命名为王屋路,与东侧的愚公路交相辉映。

  此外,因为济源大道的命名,而不太被广大市民所熟悉的学苑路将重新回归到市民视线中,回归后的学苑路被用来命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和职教园区东侧新建的2100米道路。

  随着荆梁桥的建成,荆梁路整条路段已基本全线贯通,为避免一路多名,撤销安平路,全路统一采用荆梁路。贯穿济源大道、东留村居委会的文苑路,与关帝路基本形成一条直线,为避免一路多名,整条道路统一采用关帝路。

  济源晨报记者了解到,这些新命名的道路,不久将完成相应的街牌设置,方便市民出行。“其实,不管名称怎么改,路还是那条路,方向还是一样的方向。走得再远,我们也知道回家的路。”该负责人笑着表示。

  传承城市历史 注重融入济源文化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部史书,道路名称就如分册和篇目,是窥探过去及历史的指引。同时,它也是一座城市的标识。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相关负责人告诉济源晨报记者,此次对湨河市区段全长8公里的滨河南街与滨河北街的更名就是为了彰显这两条路的文化底蕴、历史内涵和济源特色。

  “湨水是发源于济源境内一条古老的河流,在中国古今水系中无同名者。”该负责人表示,“湨”字专为此河而造,是专用字。《辞海》《辞源》均注释为:“专指水名,在河南省西北部,源出济源县西,东流入黄河。”

  “以前之所以未采用湨河南街、湨河北街命名,是因为‘湨’字是个生僻字,很多人会误认成‘溴’字或‘臭’字。”该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命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不使用生僻字,要做到朗朗上口、方位感强、好找易记,所以当初采用滨河南街、滨河北街来命名,在《新华字典》中,“滨”的注释为:水边;近水的地方。

  “如今之所以更名,是顺应群众呼声。”该负责人表示,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市民提出建议,希望能将滨河南街、滨河北街改名为湨河南街、湨河北街。对此,他们经过调研走访、查阅资料、经验借鉴、方案研究等方式,对湨河沿河道路做了整体更名规划,以弘扬济源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特点传承城市文脉和肌理为出发点,将道路名称与济源历史文化特征相结合,注重融入济源文化、历史内涵等元素。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