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新春走基层:“大能人”孙红庆的致富经

2016-02-20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

    2月18日,初春的早上,在轵城镇雁门村村民孙红庆家门口不远处的空地上,一个塑料薄膜棚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棚内的包菜苗绿意逼人,孙红庆正忙着捆扎包菜苗。
    “天气变暖了,我准备把包菜苗移栽到田里。”孙红庆一边忙碌一边说。包菜制种是上一年冬天育苗,开春移栽,5月份收获,之后可以种其他蔬菜。这种“人不歇,地没闲”的复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益。“一般来说,一亩包菜种子能卖4000元。在丘陵地带,一亩地最多可收获1000斤小麦,能收入1000多元。这样一比,蔬菜制种收益既稳定又可观。”孙红庆说。
    “去年收成怎么样?”记者问。
    “收成还不错。我家一共有6亩制种田,赚了两万多块钱!”孙红庆说。
    孙红庆居住的雁门村,地处太行山南麓和黄河北岸丘陵地区的高处,交通闭塞。几年前,该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少村民家庭贫困。“住在一层小平房,家里空荡荡的,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孙红庆这样描述当时家里的情况。
    穷则思变。孙红庆发现种植粮食作物不能带来多大的收益,随即转向种植蔬菜。这一干就是7年。2011年,他从书中看到,在丘陵地发展蔬菜制种是一个不错的致富项目。“虽然种植蔬菜多年,但搞蔬菜制种还是头一次,没有经验。”孙红庆是个爱琢磨、有想法的人。为此,他联系了一家专门从事蔬菜制种的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公司提供优质种子,还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收获时,公司全部收购。与公司合作制种,不仅自己省心,而且制种科学有效。”说起自家的蔬菜制种,孙红庆很是满意。
    经过几年的“试水”,孙红庆的蔬菜制种能力在周边村庄小有名气。“孙红庆的一亩地顶别人一亩半。他的蔬菜制种质量好,价格也高。”同是搞蔬菜制种的另一位村民对孙红庆的“技术活”很佩服。“关键就在于病虫害防治和化肥、营养液的使用。”孙红庆告诉记者,等蔬菜有病再去治就晚了,一定要提前去防。营养液、化肥一定要科学使用,啥时候用、用多少、怎么用,一定要准确。
    在其他村民眼里,孙红庆是个“大能人”。但孙红庆并不这样认为。怎样种才能多赚钱,这是孙红庆平日思考最多的事情。他说,做农民不能墨守成规,要多学习,根据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孙红庆介绍,为了能及时充电,他订阅了科技类和经济类的报纸,还定期购买或借阅一些书籍。 
    孙红庆还有很多探索。发展蔬菜制种之余,闲不下来的孙红庆还建了一个饲养近百头生猪的养猪场。仅养猪这一项,每年就可让他收入6万元左右。“猪粪可以成为蔬菜制种的天然肥料,既不浪费资源,又不污染环境。2015年,蔬菜制种加上养猪,我挣了8万多元。”孙红庆对2015年的“业绩”很自豪。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