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讯 (记者 侯琪琳 通讯员 卫桦桦) 就业事关千家万户的生计,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示范区人社局持续深化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整合内外资源,构建“仲裁+”协同治理模式,联动就业、社保、监察、信访、司法、工会、市场监管等多方力量,织密劳动者权益“保护网”,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劳动纠纷化解新格局。
“仲裁+工会”搭建裁调“连心桥”。人社部门与总工会联合印发裁调对接实施方案,将工会法律服务站延伸至仲裁院,派驻调解员参与案前调解,目前已成功调解案件80余起。同时,联合开展“愚公和谐号”基层调解组织素质提升行动,推动成立企业、行业调解组织100余家,首批35名持证调解员已上岗履职。
“仲裁+市场监管”织密法律“拦截网”。人社部门与市场监管局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在案件办理中一旦发现涉案单位意图注销营业执照,即可依据群众申请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协助函,及时对用人单位注销营业执照事宜进行管控,防止用人单位逃避法律责任。截至目前,已累计成功阻止30余起注销行为,保障仲裁程序顺利推进。
“仲裁+信访”启动调解“加速器”。办案过程中,人社部门及时将案件隐患报备信访部门,形成联动力量,防患于未然。在一起涉及15名跨国务工人员的集体讨薪案中,仲裁院启动“绿色通道”,协同信访部门联系用人单位属地政府,不到三天即完成调解,18万元欠薪全部现场付清。
“仲裁+社保”开辟“直调快车道”。针对“确认劳动关系”案件创新实行“直调”机制,人社部门绕开冗长的仲裁、诉讼程序,由工伤认定部门、劳动能力鉴定部门等多元力量直接介入,在调解桌前完成劳动关系确认与工伤赔偿协商,既保留法律程序的规范性,又注入矛盾纠纷化解的温度,充分彰显从“分治”到“共治”的制度优势。目前,已帮助54名劳动者达成赔偿协议,涉案金额518.3万元。
“仲裁+党建”打通顺畅“仲裁路”。人社部门借助党建专员派驻企业机制,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党建专员职责,推动政策宣传与矛盾调解下沉一线,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据统计,近三年来,济源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306件,其中调解撤诉案件1896件,调解成功率超过80%,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16亿元。
推荐阅读11月16日,全国写意花鸟画写生公开课在那些年小镇旅游度假区正式启动。
2025-11-17道路交通是城市血脉,交通秩序不仅关乎出行效率,更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2025-11-17冬景如画 初冬时节,西滩岛层林尽染,多彩景致交织成一幅醉人冬景图。 2025-11-17
农(集)贸市场是城市烟火气的窗口,关系着每家每户的“菜篮子”。其环境好不好、管理到不到位,直接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准。近日,为深入了解示范区各农(集)贸市场环境治理及管理情况,《城市啄木鸟》栏目暗访组对示范区多个农(集)贸市场进行探访调查。
2025-11-15蜿蜒太行穿峻岭,攻坚正酣筑通途。11月12日,太行山上层林尽染,在位于承留镇栗子村的沿太行山高速公路西延项目济源西收费站主线工程L匝道施工现场,机械的轰鸣声与工人的敲击声交织成了决战四季度的奋进交响曲。
202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