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母亲的灶台

2025-11-06 10:04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每次回家乡连地,我都会到老院去走一走看一看。虽然离开我们已经40年了,但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不断在我脑海里闪现。

  从我记事起,每当雄鸡长鸣,母亲就到灶台前忙碌起来。一年又一年,在袅袅的炊烟中,在氤氲的热气中,母亲演奏着一首首锅碗瓢勺“交响曲”,哺育我们兄妹一个个成长。

  在我印象中,母亲特别能干。她小时候裹过脚,但步履并不缓慢,走起路来十分快捷,有时我都撵不上她。有几年,母亲担任妇女队长,白天,参加集体劳动,回到家还得做饭做家务;晚上,不是纺花就是补衣,有时还要推磨,忙到半夜才能入睡。

  家里十多口人吃饭,母亲任劳任怨。那时,烧柴做饭,烟熏火燎。夏天一身汗,冬天半身雪。母亲坐在灶台前烧火,先把干燥软和的柴草放到火膛里,用火柴燃着,再放入干柴,火越烧越旺。饭煮熟后,母亲就炒菜,满屋弥漫着让人馋涎欲滴的香味。吃饭时,母亲先把饭菜盛给我们,自己最后吃。看着端上来的饭菜,我们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很快就吃得净光。母亲看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母亲很会过日子,节俭是良好的家风。那个年代,粮食不足“瓜菜代”。春天,青黄不接,母亲带我们拔野菜。经母亲巧手烹饪,野菜就变成一道道美味。荠菜凉拌吃,榆钱蒸着吃,槐花包包子。秋天,熟透的柿子可以用来烙甜馍吃。这些让我们既填肚充饥,又大饱口福。遇到有人来借粮,母亲宁愿自家不吃,也要将不多的粮食借给邻居,说人家张一次口不容易,邻里之间就要互相帮衬。

  在灶台旁,我被温暖着,慢慢长大。因为时间紧,我放学回到家就要吃饭,母亲就赶紧到灶台前给我温饭,有时赶紧炒菜。我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母亲捧着我的奖状,可高兴啦。

  难忘那一年冬天,我满怀报国壮志参军入伍。离开家的那天早上,母亲天不明就到灶台前忙碌起来。我起床后,母亲对我说: “上车饺子下车面,你当兵一走,不知啥时回来。我专门给你包碗饺子,到部队好好干。”我含泪吃完香喷喷的饺子,踏上了从军之路。

  时代变迁,虽然如今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是我依然忘不了母亲忙碌的身影。(琚立平)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