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医者仁心缔结“济喀”两地情

2025-09-08 09:50:13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提笔写信心里满是感激,那天若不是您伸出援手,我们真不知要在慌乱焦虑中熬多久……”9月2日,济源市中医院宣传科收到一封来自新疆喀什的感谢信。这封跨越4200公里的感谢信,不仅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感恩,更见证了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时间回溯到8月26日早7时许,由北京西开往乌鲁木齐的Z179次列车正穿越天山脚下的茫茫戈壁,乘客们睡眼蒙眬,沉浸在朝阳初升的美景中。突然,3号车厢内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平静,吸引众多乘客围观。年轻的父母满怀歉意地向大家解释,孩子才6个月大,刚在北京儿童医院完成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正准备返回新疆喀什。可是,尽管父母尝试了各种方法安抚,婴儿依然哭闹不止,苍白的小脸逐渐发青,情况危急,急需专业医生紧急救援。

  危急时刻,出于职业敏感,济源市中医院心理咨询师石彩云立即伸出援手。她仔细查看婴儿状态,凭借专业经验判断婴儿存在缺氧问题,迅速协助孩子父母正确使用自备的吸氧设备为孩子供氧。此时,她注意到孩子母亲因过度紧张而颤抖的肩膀,以及孩子父亲通红的眼眶中打转的泪水,便蹲在狭窄的座位旁,耐心地为他们提供关于婴儿心理需求、亲密关系建立、安全感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她指导孩子母亲凑近宝宝的耳朵,哼唱他爱听的摇篮曲。

  当孩子母亲带着哭腔哼起维吾尔族童谣,石彩云同步引导这对夫妻用手掌温度传递安全感:“从头顶顺着脊背慢慢抚摸……”这跨越专业边界的守护,将心理咨询的温度注入急救现场。在歌声与抚触的作用下,婴儿的哭声逐渐减弱,呼吸变得平稳,青紫的嘴唇泛红,眼睛慢慢睁开,挥动小手微笑着。孩子父母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疾驰的列车上,一场生命的守护悄然上演。这列穿越戈壁与绿洲的列车,不仅串联起祖国的广袤疆土,更用温暖故事演绎出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在列车到站前的25小时里,石彩云成了“临时家庭医生”,每两小时就查看一次婴儿的状态,并用手机翻译软件写下注意事项:“哭闹时顺时针按摩腹部”等。“石医生,您比我们还上心,真的太谢谢您啦。”孩子母亲用生硬的汉语说。石彩云笑着摇头:“你们才是最棒的。”这份跨越地域与民族的共鸣,随着疾驰的列车驶向远方。

  事后,当同事纷纷为她点赞时,她却淡然一笑:“这只是医者本能,换成谁都会这么做的。”(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李艳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