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遇“错发”别大意 售后引流藏陷阱
关注济源网微信
网购时收到与订单描述大相径庭的商品,你会如何处理?近来,一种以“故意发错货”为幌子的新型诈骗套路悄然在网购平台出现,不少消费者因警惕性不足险些落入陷阱。警方提醒,此类骗局实为“刷单诈骗”的变种,核心在于诱导消费者脱离官方平台监管,需格外提高警惕。
市民陈女士近日遭遇了这样一桩怪事:她在某知名购物平台的一家网店下单了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满心期待收到新品,拆开快递时却愣住了,包裹里装的竟是一卷普通卫生纸。疑惑之下,陈女士立即联系卖家,对方态度“诚恳”,声称是打包人员工作失误导致错发,并主动提出可以补偿。陈女士越想越不对劲:“衣服和卫生纸无论是大小、重量还是外观都差别巨大,怎么会出现这么离谱的错发?”出于谨慎,她没有按照卖家的指引进行所谓的“补偿申请”,而是直接通过平台功能选择了退款,才避免了后续可能出现的风险。
据警方介绍,这类“发错货”并非偶然。诈骗分子会先在知名正规网购平台注册商家、开设网店,当消费者下单后,便故意发送与商品不符的物品,甚至劣质品。随后,他们会等待消费者主动投诉,再以“售后理赔”为名义,引导消费者添加私人QQ、微信,或扫描快递中的小卡片联系“客服”。一旦消费者按照骗子的引导,脱离了官方平台的监管,后续的诈骗步骤便会层层展开。起初,诈骗分子会以“理赔”为借口,先给予消费者少量的小额返利,以此获取信任;紧接着,他们会诱导受害人下载一款看似“官方”的诈骗APP,声称后续的理赔操作需要在该APP内完成;当受害人进入APP后,骗子便会编造“操作错误导致账户异常”“资金被冻结需要验证”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进行充值解冻,一步步诱导其转账,最终骗取大量钱财。
警方明确指出,这类“发错货”骗局本质上与“刷单诈骗”一脉相承,只是换了一种引流方式,但其诈骗的核心逻辑和最终目的始终未变,都是通过诱导私下交易、利用受害人的侥幸心理和恐慌情绪骗取钱财。
面对此类骗局,警方给出明确防范建议:收到错发商品时,切勿脱离官方平台私下联系“客服”,更不要扫描不明二维码、下载非官方APP;若对商品有疑问,直接通过购物平台申请退货退款,这是最安全的方式;如确定遭遇诈骗,要保留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等证据,及时向平台举报并报警。(记者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