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双金链”铺就特色致富路
关注济源网微信
生长在王屋山下、黄河岸边的野生酸枣树,已成为大峪镇仙口村名副其实的“致富树”。近年来,该村抢抓市场机遇,通过生态抚育与人工种植并举,持续构建“林上保生态、林下促增收”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酸枣产业,并延伸开发酸枣芽茶,让小小的酸枣树结出了增收的“金疙瘩”,长出了致富的“金叶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仙口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依托林地空间抚育的酸枣林和人工栽植的酸枣林,枝头挂满累累硕果,部分已泛起诱人的红晕,村民们正忙着采收。“今年行情不错,酸枣收购价每斤3到4元,一天能收入八九十元。”村民赵宗强欣喜地说。
赵宗强是村里较早尝到酸枣种植甜头的人。几年前,他家门前一棵野生酸枣树意外给他带来近千元收入,这坚定了他发展酸枣产业的信心。“我从2019年开始栽种,到现在已有14亩约1000棵酸枣树。”赵宗强介绍,随着酸枣行情持续走俏,收益逐年提升,今年他计划至少再扩种十亩。
在支村“两委”的因势利导和林业部门支持下,仙口村酸枣产业迅速壮大,目前全村规模化种植面积已有100余亩。然而,仙口村并未止步于酸枣鲜果销售。依托村内的济源市恒众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该村敏锐抓住酸枣芽茶的市场机遇,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恒众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引进设备,收购村民采摘的酸枣嫩芽,精心炒制酸枣芽茶。“今年我们生产了1000多斤酸枣芽茶,目前已销售800多斤,效益可观,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恒众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酸枣芽茶生产负责人、村委委员张国军表示。至此,仙口村的酸枣树实现了“果”与“芽”的双重价值,形成了“金疙瘩+金叶子”的双增收模式。
酸枣产业的双轮驱动,充分释放了林下经济的立体效益,不仅鼓了村民的腰包,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仙口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
仙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瑞和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利用林地资源,进一步扩大野酸枣树的抚育和人工种植规模,提升酸枣芽茶产量,着力打造自有品牌。持续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让酸枣树真正成为支撑仙口村振兴发展的“致富树”。(记者 秦磊 实习生 王晨瑶 通讯员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