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灯闪耀夏夜 守护城市烟火气
关注济源网微信
入夏以来,示范区“夜经济”持续升温,而闪烁的警灯与巡逻的身影,正成为守护这份烟火气的坚实屏障。示范区公安部门全警动员、多措并举,以“警灯常亮、脚步常巡”织密安全防护网,为夏夜经济注入稳稳的“平安动能”。
“晚上带孩子来广场玩,看到警察巡逻,心里特别踏实。”在世纪广场散步的市民李女士说。针对夏季夜间人员密集、活动集中的特点,示范区公安部门精准调整警力部署,将巡逻重点投向夜经济“商圈”、广场、游园,尤其是夜市摊点、网红打卡点、群众性娱乐活动及消暑纳凉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不仅加大巡逻频次,还延长巡逻时间。
在世纪广场、文化城、宝龙广场等10余个核心区域,示范区公安部门优化部署“1、3、5分钟”快反圈,日均投入警力300人次,构建起全覆盖的立体式夏夜巡防网络。“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成为街头常态,最大限度提升了群众“看得见的安全感”,为夜间消费、休闲营造出安全有序的治安环境。
今年,示范区公安部门还深化与河南警察学院的校局合作,30余名学警编入基层巡逻队伍,在重点区域参与快反执勤值守任务。
“这家KTV的消防通道有点堵,得马上整改。”深夜,示范区公安部门联合检查组在一家娱乐场所排查时,当即督促负责人清理隐患。济源公安通过精准情报研判、扁平化指挥调度、高效联动处置,实时监测9类新业态行业场所的人流、车流,积极研判夏季夜间高发警情的类别与区域。
在此基础上,示范区公安部门联合文旅、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宾旅馆、娱乐场所等重点行业开展“体检式”“拉网式”排查,全面梳理治安、消防、经营等各类风险点。对发现的问题,当场督促整改,动态清零隐患,切实为夜间经济筑牢安全“防火墙”。
护航夜间经济,既有守护的力度,也有服务的温度。示范区公安部门将“广宣传”与“暖心办”相结合,发动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深入社区、街面,以群众“看得见、易懂易记”的方式,开展反诈、防火、防溺水等安全宣传,让安全知识随晚风送入千家万户。
针对群众夜间办事需求,示范区公安部门推出“夜间户籍业务预约”服务,在宝龙广场警务站配备自助办理身份证一体机与自助开证明一体机,实行专人驻点,“7×24小时”自助受理群众户籍等业务,让群众深夜也能便捷办事。
警灯闪烁处,平安在身旁。示范区公安部门用持续的坚守与行动,让夏夜的“烟火气”更浓、更暖,为城市夜经济的繁荣保驾护航。(记者 王莉 通讯员 贾钧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