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强军 与法同行
关注济源网微信
信阳市中院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法官聚焦涉军维权常见法律问题,与官兵深入沟通交流、精准答疑解惑。 周涛 摄
汤阴县法院邀请县武装部官兵交流互动。 郜静 摄
郑州市金水区法院法官在武警河南总队郑州支队解答法律问题。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富晓 摄
军人,是钢铁长城,是和平保障,是“最可爱的人”。
以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维护好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为加快推进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是人民法院的职责所系。
从汤阴县人民法院首创的“一组一站一庭”,到信阳两级法院独具革命老区特色的“十项机制”,根植于中原大地的涉军维权“汤阴经验”“信阳模式”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推广学习,成为叫响全国的涉军维权品牌。
绿色通道 高效解纷
“我一直觉得这个案件挺难处理的,被告很不配合,没想到法官这么快就调解成了。烦心事解决了,我在部队更安心了。”八一建军节前夕,现役军人弓某给汤阴县法院打来电话,向法官表示感谢。
被告薛某家中污水蔓延至弓某家中,造成屋内墙面、家具等经济损失。弓某多次联系薛某协商,但薛某始终置之不理。“我想到了汤阴县法院之前发放的涉军维权联系卡,便打电话咨询,法官为我详细讲解了维权方法。”弓某说。
当弓某到汤阴县法院起诉时,立案庭干警迅速启动涉军维权绿色通道,案件当天就流转至承办法官。经过法官多次调解,双方达成一致,顺利签订调解协议,实现了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快执。
对长年在外服役的军人来说,家里发生的邻里矛盾、房屋纠纷、婚姻矛盾等,关系切身利益,让人牵挂。河南作为兵源大省,依法维护好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为快速、妥善处理涉军纠纷,解除军人后顾之忧,1996年11月,汤阴县法院在全国法院中率先挂牌成立“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巡回法庭”,探索了“一组(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一站(涉军维权工作站)一庭(巡回法庭)”机制,迈出了运用司法手段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步伐,形成了一套集审判、调解、服务等于一体的涉军维权工作模式——“汤阴经验”。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提升涉军案件处理效率和质量?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杨介绍,多年来,安阳两级法院联动建立涉军维权组织保障机制,创新“八个一”工作模式,即一个领导小组、一个案件合议庭、一个专门窗口、一张流程管理表、一个专用印章、一张维权联系卡、一个咨询服务站、一张案件转办函。
与此同时,通过案件审理快速办、监督指导全程办、数据汇总深度办、回访调查满意办、多元化解联动办、涉军案件巡回办、线上线下互通办,实现对涉军案件高效率流转、高质量审结、高标准服务。
优待军人军属既是国家法律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军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褒扬。
在军属李某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中,汤阴县法院立案、审判、执行等部门联手行动,运用诉前保全、诉讼保全、执行保全等措施,为李某一次性追回劳务款80余万元。李某点赞道:“军属是军人的坚强后盾,法院也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坚强后盾。”
从被动审理案件到主动服务守护,是司法拥军内涵的不断升级:拓宽涉军维权服务范围,将服务对象由现役军人及其近亲属,扩大到军人军属的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和复转退伍军人、军烈属、烈士后代,实现维权服务对象全覆盖;面对部队驻训频繁、官兵外出受限等现实难题,开通“汤阴经验拥军在线”公众号,成立涉军线上服务专班,及时回复军人军属法律问题,实现需求直通……“汤阴经验”在一次次鱼水情深的双向奔赴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依法维权 精准服务
“司法强有力的支撑,维护了部队合法权益,让我们可以更加安心地履职服务。”7月24日,信阳某部队专程来到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法院,将一面绣有“法律利剑维军权拥军护军情意真”的锦旗送到办案法官手中。这面鲜红锦旗,为“信阳模式”写下生动注脚。
王某等6户家庭在购房后,仍长期占用某部队公寓房,影响军产管理。信阳市浉河区法院受理案件后,创新引入军嫂调解员徐某参与调解。经过徐某和法官的释法明理,王某等人主动腾退房屋,多年纠纷画上句号。
201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新县召开的鄂豫皖革命老区涉军维权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河南法院在“汤阴经验”的基础上,传承并创新发展了“信阳模式”。从此,河南又擦亮了一个司法拥军的品牌。
“信阳模式”为何在这里诞生?
“信阳所在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走出了多支红军部队,先后有200多万人民群众参军参战,近百万人为革命牺牲。同时,信阳也是驻军大市、兵源大市,立足红色沃土,维护好军人军属群体合法权益,是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万喜说。
10年来,信阳两级法院将涉军维权工作与老区实际结合,创立了以领导协调、专门审判运行、协同军地互动、督办跟踪回访、扩大服务对象、诉外服务源头预防、优先救助救济、依法维权平等保护、多元化纠纷解决、立体化平台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涉军维权“十项机制”,把依法维权作为开展涉军维权工作的生命线,努力让军人军属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是‘信阳模式’的亲历者、受益者。”现役军人姜某在信阳市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因开发商违约产生纠纷,多次电话交涉无果,他专门从部队请假一周回家打官司。案件受理后,开发商故意躲避。信阳市中院先后到房管局、涉案楼盘实地调查情况,多次沟通调解,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不到一个月圆满化解纠纷。
侵害国防利益、损害军队战斗力的涉军犯罪,严重影响部队的安全稳定,危害国防安全,必须严惩。2024年10月,息县某村村民薛某驾驶挖掘机挖掘村里一处田地时,未注意到警示牌,疏忽大意之下将地下军事通信光缆挖断。经某部队确认,此次挖断的军用光缆为重要军事路线,对重要指挥中心和大项演习演训任务造成重大影响。最终,薛某的犯罪行为被依法惩处,国防利益得以维护。
从个案公正高效审理到构建长效保障机制,信阳两级法院通过司法实践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持续筑牢涉军维权的法治根基。
全力服务备战打仗——依法严惩涉军犯罪,优先处理涉及军事利益、军事设施保护以及军人权益保护等案件,以实际行动为军队备战训练、军事行动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构建军地联动格局——与郑州军事法院、信阳军分区、驻信部队定期召开座谈会、联席会,加强信息互通,深化军地协作;河南、湖北、安徽三省联动,建立涉军维权司法协作机制。
凝聚拥军优属认同——完善涉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设立老兵调解室、军嫂调解室、涉军维权工作站。2012年以来,信阳两级法院开展送法进军营400余次,接待各类咨询1万余人次,回复来信1700余件,发放涉军维权联系卡、军人军属维权手册7.3万份。
十年实践,“信阳模式”赓续革命老区红色血脉,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工作大局,为维护“最可爱的人”合法权益不断筑牢坚实后盾。
联动聚力 多维延伸
新县箭厂河乡有着厚重的革命历史。这个暑假,位于这里的中共鄂豫皖特委箭厂河会议旧址,成了八方游客争相打卡的红色地标。
然而,2021年以前,这里曾被某兽医站非法改建为办公场所。新县法院敦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相关部门对原址进行修复,并新建展览馆,实现了对革命遗址的有效保护。
随着“信阳模式”内涵持续深化拓展,信阳两级法院对涉军维权工作的覆盖范畴实现了多维延伸,在持续强化人身权、财产权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红色资源等纳入权益保障体系。
目前,信阳市中院已将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等红色资源及革命英烈名誉权、荣誉权保护纳入涉军维权服务范围,同时与当地市委宣传部等4家单位联合建立红色资源宣传与司法保护联动机制,在全市设立8个红色革命遗址司法保护基地,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八一建军节前夕,安阳市中院对33个涉军案件当事人和家属进行了集中回访,并组织干警走进某部队,为官兵们送上精心准备的“法治套餐”:《涉军维权服务指南》系统梳理了军人军属的权利清单、维权路线图、常用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小巧实用的涉军维权联系卡上,印有法院涉军维权绿色通道联系方式及线上咨询平台入口,确保官兵遇到涉法难题时能第一时间获得专业、高效的司法支持。
拥军强军,法治同行。全省法院牢固树立涉军维权无小事的办案理念,强化军人优先服务导向,探索了军地一盘棋维权方式,拓展了服务军队建设司法职能,形成了送法进军营工作机制。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涉军案件专用窗口,配备专人进行诉讼引导,广泛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自助立案,对涉军案件加盖专用章,在审判流程信息系统进行专项提示,做到当日受理、当日流转。
延伸服务,源头预防。模拟法庭、法官讲堂、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法官们带着使命、带着情怀、带着责任,把法律知识、司法案例送到军营、送给官兵,增强官兵依法办事意识和解决涉法涉诉问题能力,促进部队依法治军,对审理案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积极向部队、人武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从源头上预防、减少涉军纠纷的发生。
一面面锦旗,诉说着司法温度;一次次守护,托举着强军信念。从“汤阴经验”到“信阳模式”,河南法院坚定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尊崇落地生根、让保障坚实有力。
“你为山河无恙负重前行,法治必护你岁月静好。”这,是对忠诚最深的回馈,亦是对和平最重的承诺。(记者 周青莎 王绿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