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马上过半 这份“收心指南”助你高效利用剩余假期
关注济源网微信
七月即将结束,广大学子的暑假也马上过半。过去一个月里,孩子们以不同方式享受着假期生活:有的随父母出游,有的参加兴趣班发展特长。
然而,随着父母工作繁忙,部分学生出现了作息紊乱、学习效率低下、沉迷电子产品等“假期综合征”表现。虽然距离开学尚有一个月,但如何利用剩余假期调整状态已成为家长关注的重点。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相关教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专业建议。
作息紊乱注意力不集中,“假期综合征”找上门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青少年来说,突然从规律的校园生活切换到相对宽松的假期模式,身心往往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青年教师侯远志表示,“假期初期,学生们的生活作息通常还能保持规律,但随着假期持续,这种状态容易逐渐松懈。”
侯远志表示:“由于家长工作繁忙等原因,假期中对孩子的监管难免存在疏漏。这种情况下,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假期综合征’的影响。”
中小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假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作息紊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及情绪低迷等症状。若未能及时干预调整,这些不良状态往往会在假期结束后持续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以最基本的作息时间为例,起初孩子可能只是稍晚些入睡,但随着假期推移,孩子的就寝时间往往会越来越晚,白天的起床时间也会不断推迟。”侯远志介绍。此外,部分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旅游时,出于让孩子放松的考虑,往往会放松对孩子作息的管控,这些因素会导致“假期综合征”的出现。
假期期间,孩子们的自由时间较为充裕,加上天气炎热,食用冷饮、饮料等零食的频率也随之增加。然而,过量摄入零食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正常食欲,还可能导致三餐不规律,进而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当孩子出现“假期综合征”时,家长不必过度担忧,只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大多数孩子能顺利恢复规律作息,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
利用剩余假期,帮助孩子收心
那么,广大家长及孩子如何做才能够摆脱“假期综合征”,更高效地利用剩余假期呢?
心理咨询师李自恒表示:“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帮助孩子摆脱‘假期综合征’,快速收心,首先要从调整身体状态入手。”他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规范作息饮食,逐步减少零食摄入,确保孩子按时进食三餐;二是适当增加运动量,通过体能消耗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奏。
家长可以在傍晚或夜间气温适宜时,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跳绳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帮助孩子调节生理节律,改善睡眠质量。
在饮食方面,建议以清淡为主,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及乳制品的摄入量,同时注意保证优质蛋白质和全谷物的摄取。
“目前距假期结束还有约一个月时间,建议广大家长根据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科学制订学习生活计划,并督促孩子严格执行。”李自恒说,制订每日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在合理安排作业、阅读、运动等学习活动的同时,也要适当保留娱乐休闲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值得广大家长注意的是,在假期中与孩子相处时,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
李自恒建议,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应避免过度责备,而应与孩子共同分析问题根源,引导其认识错误并协助解决问题。他表示,家长可通过共同参与日常活动增进亲子互动,例如一起做顿饭或结伴登山,这不仅能促进情感交流,还能帮助孩子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记者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