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行进中国 边走边看】走马河西(二)

2025-07-23 09:50:5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雷台汉墓景区 

武威博物馆馆藏单耳彩陶杯

焉支山风光


天梯山石窟景区风光


山丹县焉支巷子

武威博物馆馆藏汉代绿釉陶立马


山丹县特色美食炒拨拉

武威文庙匾额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借着《乐府诗集》里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小小的山丹县城处处打造“焉支”文化。昨夜在焉支夜市吃了当地有名的炒拨拉,铁板上羊肉和馍块焦香互融,配上清甜的山丹米酒,好吃不贵。

  其实,有史可考的中国第一个“万国博览会”就是在山丹举办的。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在焉支山下接见西域27国王公使节,珍宝横陈、舞乐不断……山丹由此声名大振。

  早上吃碗山丹臊面,专门跑一段省道315看焉支山——没有想象中的胭脂色,稀疏草色难掩黄沙。不远处就是祁连山草原。

  路边出现了山丹军马场指示牌,那里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汉武帝时期,为抗击匈奴,霍去病在此设立马场,培育战马,快马出征,如虎添翼,由此奠定了山丹军马场的雏形。此后,山丹军马场成为历代王朝国家战马的重要来源地。

  转入连霍高速不久,驶入峡谷之中,路边是绵延不绝的汉长城,左右两座山翻过去,一边是蒙古的沙漠,一边接青藏高原。这一段被称为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带,宽度只有几公里。峡谷过去,风景迥异,连片的庄稼地和中原趋同。突然闪现的林立高楼,就是汉武帝为了表彰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武功军威”而命名的城市——武威。

  “一片孤城万仞山”,猝不及防,连绵的山下猛地出现一个规模庞大的城市。但也不必意外,毕竟武威曾有“七里十万家”和“胡人半解弹琵琶”的繁华。

  武威本名凉州,为纪念霍去病两次河西大捷而更名。雷台汉墓再现了汉军气势磅礴的车骑出行场面,最特别的是一匹腾空奔走、足踏云燕的铜奔马——这就是我国旅游标志的原型。

  汉唐之际,武威是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古城,并由此产生了著名的曲调名《凉州词》和乐舞《西凉乐》,迷倒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凉州乐舞的顶峰之作。

  文脉在这里传衍不绝,明代修建文庙后,武威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武威文庙也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游走在庞大的建筑群中,看着精美的建筑构建,正感叹祖国西北部文化的深厚,一抬头,文昌宫桂籍殿前的廊檐上悬挂的匾额再次让人震惊:40多块大小不一、书法精湛的匾额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从康熙年间到民国,跨越了200年,依然流彩辉煌。这些珍宝如何能抵抗住岁月的风浪,保存如此完好呢?好奇地问了导游才知道,民国末年国民党设武威县参议会,文昌宫桂籍殿被用作参议会办公室,为了方便保暖,高大的廊檐被砌了墙、安了门窗,顶上打了顶棚,无意中让这批珍宝躲过了各种劫难。

  作为丝路重镇,武威还留下了众多文化遗迹:西藏归属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的历史见证地凉州白塔寺、“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稀世珍宝西夏碑、罗什寺塔……

  自敦煌一路走来,我们停经之地恰好在西汉设置的河西四郡:敦煌郡、张掖郡、酒泉郡和武威郡。我们准备把经过的乌鞘岭标记为此次西部行的最后节点。

  乌鞘岭是河西走廊的起点,三大高原在这里交会,举目四望,群峰环绕,层峦入云。猎猎山风中,天地苍茫,遥想少年英雄霍去病从此出关,驰骋疆场,六战六捷,封狼居胥。不知为何,脑海中突然跳出了雷台汉墓墓门上方砖砌的门阙——不知墓中将军的魂魄可回到了宫阙?“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为护国土之完整,保黎民之安稳,解庙堂之忧患,自古以来有多少人付出了青春和生命。

  回望巍峨的山岭,驶上归途,深深觉得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是多少代先辈的梦想。祖国如此辽阔、历史如此波澜,身为历经风霜五千年而不倒的中华民族中的一员,又怎能不珍惜,怎能不骄傲! (文/图 记者 卫建波 闫雅琴 通讯员 卫雨桐 7月21日发于甘肃武威)

  结束语

  历时一个月,我们的“行进中国 边走边看(第一季西部篇)”活动行程,共13000公里,在甘肃武威顺利收官,其余的路都是归途。

  自出发以来,活动组几人日夜兼程,为赶行程日食一餐是家常便饭。但祖国的大好河山、繁荣昌盛的发展势头、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无不鼓舞着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各个偏远小城和边陲城市的发展状况好得远超我们的意料。

  虽然一路行色匆匆、走马观花,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记者还是对出租车司机、饭店老板、市民等群体进行了简单的采访,着重对各个城市地方特色的打造、城市业态的创新、文化经济的融合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和归纳。

  挖掘地方特色,打造个性化标签

  一路走来,可以感觉到每个城市都在努力展示着自己的魅力,从地方美食挖掘推介和建筑风格设计等方面入手,打造独属于自己的地域标签。所经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美食街,而且街上都有自己地方的代表性美食。相比之下,那些全国千篇一律的小吃摊前乏人问津。多数城市在美食街的名字和建筑风格上都煞费苦心,强烈的历史人文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是旅游城市留人的主要因素。这里涉及城市太多,不一一列举。

  改善城市功能,创新城市业态

  在和田团城、喀什老城、库车花帽巷、伊宁喀赞其街区、哈密阿勒屯古街等景点,都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老城的历史感,挖掘地方特色进行设计和包装,多数是一户一样、一街一景,在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尽量实现面貌多样化,给游客丰富、独特的体验感。此外,这些城市还鼓励居民将老宅改造为商铺、民宿、文创店等,促使居民建设美好庭院、街巷,把家门口变成景点,并形成旅拍、地方生活入户体验等新业态,游客喜欢、居民增收、民族团结、城市增色。

  活化地方文化,助推经济发展

  为了活跃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加游客的黏性,许多城市在夜市和老街区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表演活动,其中有商业行为,有地方政府主导的活动,也有政府引导下居民的自发行为。尤其是南疆和伊犁地区,以当地人为主要参与对象的歌舞表演成了让游客多留一天、居民多一份收入、城市多一份活力的主要力量。另外,非遗文化项目展示、手工业入驻、个人博物馆或文化项目的参与,在喀什、和田、伊宁、库车等城市都有成功的经验。让地方非遗项目、手工制作、文化整理开发等内容“活”起来,让当地居民习以为常的地方特色文化和游客交互起来,也是助推城市精致化、丰富化、个性化的有效手段。

  不一样的地缘结构衍生出不一样的风景和地方文化,彼之日常,我之蜜糖,反之亦然。回看自己的家乡,一样美好。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