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王晓琳的“光影课堂”

2025-07-23 09:50:5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朱迪警官的成功=10%天赋+30%勇气+60%坚持。从被动遵守规则到主动选择人生道路,这是自我意识的积极成长。”来自上海的初一学生陈墨分享这段感悟后,整个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站在讲台上的主讲人王晓琳也露出了欣慰的表情。这是前不久影视教育进校园“百城千校”活动第17站走进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时的场景。

  当天,济源一中教师王晓琳带领影视课程团队走进该校,把影视剧片段拆解成人生课题,为那里的师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光影成长课”。与第16站一样,从开篇的互动问答到尾声的感悟分享,此起彼伏的掌声萦绕在教室上空,成了这个特殊课堂最动人的背景音。

  “这就是影视教育浸润心灵的具象化。”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晓琳动容地说,优秀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正是青少年探索自我、认识自我的一面独特而深刻的“心灵之镜”,思政课堂则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当银幕光影与青春成长碰撞出火花,那一次次经久不息的掌声和积极反馈,正是她将影视融入学生思想教育的理念得到共鸣的有力证明。

  2004年,王晓琳试着将影视作品融入学生思想教育,通过带领学生观看《怦然心动》《早熟》《侧耳倾听》《伯德小姐》等电影,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恋爱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什么才是真正的感情”等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尝试,王晓琳惊喜地发现,青春期敏感话题在光影叙事里变得可触可感:班级里的早恋现象明显改善,同学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很好化解。这让她意识到,原来银幕里的人生,也可以成为照进现实的镜子。从此,她踏上影视教育的探索之路,把每部电影都当作解开成长谜题的密码。这样的“光影课堂”,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20余年来,在学校的支持下,王晓琳成立了晓琳电影课程工作室,带领团队共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开发影视课程,推进影视教育进教室、进校园,将影视课程与学校德育、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融合,用课程的力量引领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她通过不断外出学习和对影视教育的探索,出版了《影响孩子一生的100部电影》《打开别样教育世界》《当电影走进教室》等广受好评的书籍,还创立了涵盖生命教育、集体意识培养等九大主题的“三阶九梯”课程体系。

  “有针对性地选择电影,然后对电影内容进行再创作,将课程与德育、心理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王晓琳说,“如果利用好影视课程,电影里流水般的故事完全可以改变甚至解决我们周遭的问题。”

  这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王晓琳在一次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这些年来,王晓琳和她的团队将影视课程带到了包括济源一中在内的多所中小学。他们走出了济源,走向了全国各地的学校。

  “王老师,这个小猪妖好善良。我好喜欢上您的课,您还给我们上课吗?”在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孤岛第一小学开展影视课程专题教研活动结束时,王晓琳和团队的老师被一群学生围住,询问他们是否还来上课。

  作为国培电影课程专家,这样在课程结束后被学生围着迟迟不能离开的场景,王晓琳和团队遇到过无数次。

  “这代表学生很认可影视进课堂这一教育方式。”王晓琳说,在从事影视课程推广的20余年里,学生对影视课堂的认可,是她不断坚持的动力。“我真切希望能够用精彩的电影润泽学生的美好童年。”她说。

  2024年6月,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指导下,济源一中联合其他单位发起了一项全国性的公益活动——影视教育进校园“百城千校”活动。

  截至目前,该活动已在河南、山东、天津、黑龙江、甘肃、江西、宁夏等地成功开展。

  “电影从不只是一个娱乐工具,还可以成为带着使命的教育载体。”王晓琳说,“教育也不必总是严肃的模样。当银幕进入教室,成长会像电影情节一样,自然而动人。”(记者 李亚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