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成功化解一起跨国务工集体讨薪案件
关注济源网微信
济源网讯 (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李丽霞 酒敬雅) “谢谢你们!真的太感谢了!”7月17日,来自陕西省的员某捧着手机,看着刚刚到账的1万余元工资,连声致谢。这是济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成功调处的一起涉及15人的跨国务工集体讨薪案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8万余元。
据了解,这15名农民工分别来自贵州、陕西、山西、河南等不同省市,他们通过不同的中介被招聘,由济源某矿业公司输送至蒙古国某矿山务工,在境外因与管理人员发生冲突被集体辞退。他们辗转来到济源,要求矿业公司支付其务工期间的劳动报酬。
济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受理此案后,考虑到这些农民工均来自不同省市,滞留一日便多一日花销,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并协同工会、信访等部门,及时联系用工单位,开展调解工作。为了高效化解矛盾,济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现场向该矿业公司出具《仲裁建议书》,指导其依法进行调解。连续3日组织劳资双方沟通,既清晰解读法律权责,又耐心疏导双方情绪,精准平衡各方诉求,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即日支付全部欠薪。除了现场11名人员全款拿到了劳动报酬,未在场4名人员通过“云上仲裁”系统签署调解协议,经单位转账也拿到了劳动报酬。济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快速响应、多元联动、调解优先”的工作作风,不仅避免了矛盾升级,还为农民工节省了时间成本,为这起跨越国境的欠薪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近年来,济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始终践行“源头治理、多元化解、调解优先”的工作理念,启动“愚公和谐号”专项行动,不断夯实基层调解组织建设,针对中小微企业家商会、汽车商会、物流协会等开展了多起招聘用工、纠纷调处方面的公益讲座,并将调解贯穿案前、庭前、庭中、庭后全过程,将超八成的劳动争议化解在仲裁阶段,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坚实保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