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行进中国 边走边看】阿勒泰一瞥

2025-07-17 09:41:00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那仁草原风光

阿尔泰山森林溪流景观

牧民的狗在午睡

空中草原风景如画

阿尔泰山沿途风景

阿勒泰博物馆馆藏铜驼铃

阿勒泰博物馆馆藏石人

  一幅岩画、一个作家、一条天路,带火了一座城。

  新疆最北部,“雄鸡版图”翘起的“尾羽”尖端,就是地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的阿勒泰地区。

  作为地区中心,中国雪都——阿勒泰市的建筑也带着俄式风格。城市干净整洁,一些墙体厚实的房子都沿内室墙和外墙装了两层玻璃窗。

  阿勒泰的大尾羊非常有名,阿勒泰当地人多以馕坑烘烤羊肉,对外地人喜欢吃火锅很不理解,好像只有大块吃肉大杯喝酒才适配阿尔泰山的雄壮。

  阿勒泰地区背靠‌的阿尔泰山‌因蕴藏黄金而得名。在中国古籍中,阿尔泰山又叫“金微山”“金山”。在阿勒泰博物馆可以看到,这里的确出产大个的狗头金。直到现在,当地依然有“阿尔泰山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的说法。自进入布尔津以来,我们这几天一直跑在阿勒泰的土地上,看空中草原上牧民在鲜花中奔驰,看西伯利亚针叶林在阳光下拉着长长的影子,看高山深谷中溪流蜿蜒,看谷地白桦林里秀木亭亭……阿勒泰自称“千里画廊”是有底气的。

  “10年前开始,冬天来滑雪的人越来越多,夏天游客多也就是这两年的事——一是李娟的书拍成电影火了嘛,还有一个是来阿禾公路自驾的人多了。”载我们的出租车司机很健谈。以前去喀纳斯旅游的人大多会住布尔津县,而现在选择阿勒泰市的人越来越多,酒店也一房难求了。

  阿勒泰不仅是天然的大画廊,还是远古岩画集中的地方。最著名的墩德布拉克洞穴岩画——远古人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狩猎的图案栩栩如生,由此阿勒泰被联合国评选为“人类滑雪起源地”。

  这里还是草原石人的集中地:一手举杯、一手握刀是石人勇士的标配。同时出土的驼首铜刀,骆驼回首图案简练生动,金属光泽上的包浆还在,很难让人相信居然是商周时期的。有的石人怀抱“镰刀”,双手在胸前十指大张,仿佛正在丰收前举行祭祀仪式;有的女性石人手握弓箭,双目圆睁;有的手持“权杖”,袍下有马……去内蒙古沿草原丝路游的时候,与石人失之交臂,回头看,草原石人不失为我国从东北、西北至西南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一个注脚。在内蒙古和新疆辽阔的草原上,一度匈奴、突厥、蒙古等政权更迭不断,在战火和交融中,民族不断融合,文化不断丰富,成就了现在美丽的大西部。

  阿勒泰博物馆制作的丝绸之路地图专门用绿色线条标出了草原丝路。打开中国地图,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在“鸡冠”下,恰好和阿勒泰连成了一条直线。古代草原丝路东端各支线从河北、山西、内蒙古会聚于蒙古国前杭爱省的哈拉和林遗址后,沿着这条线直到阿勒泰,然后远通欧亚诸国。如今这条先秦时期就存在的古道已在高速公路的连接下四通八达,阿勒泰三大口岸在我国与中亚、欧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起着外引内联、东联西出的巨大作用。

  告别阿勒泰市,沿途感受一下李娟笔下的牧区风光。驶过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看一眼湖水紧挨雅丹地貌的乌伦古湖,顶着戈壁强烈的横切风,驶向乌鲁木齐。当气温越来越高、群山渐远时,我们走出了清凉的阿勒泰。(文/图 本报记者 卫建波 闫雅琴 通讯员 卫雨桐)  (7月15日发于新疆乌鲁木齐)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