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原之治”
关注济源网微信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河南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社会问题复杂多样,必须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考察,心系中原大地、情牵中原人民。
占全国1.74%的土地,承载全国7%的人口,中原大地的治理课题,始终与人口大省的省情紧密相连。
以一域观全局,“中原之治”浇筑的是“中国之治”的坚固基座;
以治理谋长远,高效能治理厚植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殷殷嘱托,重若千钧。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审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日拱一卒、滴水穿石,一步一个脚印,“基层善治”的中原答卷正在不断书写。
“全面落实党的领导”
制度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
着眼固本培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抓牢抓实两个“基本盘”——
农村、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两个“基本盘”,抓牢抓实,基层治理就有了坚实力量依托。
前不久,全省村党组织书记观摩交流示范培训班举办,直接调训4500多名三星以下及新任职的村党支部书记,到全省119个现场教学点“取经”,学习支部建设要领、产业发展良策、基层治理妙方。
“我们联合周边9个村,成立红薯产业园联合党委,下设红薯种植、技术服务等5个联合党支部。”观摩现场,红薯育苗基地大棚里,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翟春艳将发展红薯产业的心得娓娓道来,“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支部建得好,老百姓干事就有了方向。”
基层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观摩点之一,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用朴实的乡音,讲村里的事,也道出了自己朴素的治理智慧——“当干部就要带头,带头干事、带头吃亏、带头吃苦……”
讲得实,干得也实。李连成带着村民搞种植、办企业、引资建厂,村民年人均收入近4万元。村里还建了医院,有数百张床位。
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当全省4.6万个村党组织成为促振兴、保平安的“桥头堡”,5200多个社区党组织成为强治理、优服务的“主心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就愈发牢固。
提质提效“两个覆盖”——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全国已有8400万人成为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新兴领域既是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领域,又是党建工作新的空间和重要阵地。
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首先要厘清“新”在哪里、“难”在哪里、“落”在哪里。
以滴滴河南为例,很多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分散在工作地、居住地或者人才中心,依照传统方式在企业里设立党组织难以奏效。滴滴河南创新方式,建立“云上”党支部,党员报名登记,亮明党员身份,参加公司党组织的各类活动。
“把‘两个覆盖’摆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首要位置,扎实开展集中攻坚,力争年底前‘两个覆盖’有大提升。”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都高高飘扬,在全省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暨2025年“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动员部署会上,任务已经明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河南考察调研,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书记的重视一以贯之。
“乡镇要从实际出发,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用,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完善村级治理,团结带领群众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行。”
学深悟透、笃行不怠,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始终以此为根本遵循,切实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河南,基层是黄土地上连片的麦田、城市里交错的街巷,更是1亿人民群众柴米油盐的日常。桩桩件件,看似芝麻绿豆大,却牵动着千家万户。
“要更好凝聚服务群众,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关怀厚爱,情深意切。
5月25日,走进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小一方天地,是“办事大厅”,也是“居民会客厅”。两件事令记者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方便群众办事。
大厅最显眼的位置,设立服务不缺岗的A、B两个办事窗口。两人一组,一人入户,一人值守,交替进行,确保群众办事进得了门,找得到人。
夏季服务至晚上10点、冬季服务至晚上9点30分、周六周日正常开放……延时服务“不打烊”,满足群众错时办事需求。
第二件事,牵挂“一老一幼”。
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
社区里,书画室、疗养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既有老年人的好去处,又有孩子课后托管的好服务。社区党委书记靳会杰常说,“群众盼的就是我们要做的。”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社会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情怀,也需要汇聚合力、数治赋能和系统思维。
聚“众治”——
大,有大的难处,也有大的依靠。
全省推广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五社联动”模式,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如今,全省3.6万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400万名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正下沉基层、融入治理。
老有所为,为霞满天。省委老干部局在全省离退休干部中开展“擦亮‘豫老’品牌·助力高效能治理”活动,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孜孜不倦为社会发展、基层治理贡献银发力量。省关工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合“五老”力量,助力共治共享。
汇“智治”——
网格是联系服务群众直接、灵敏、高效的基本单元,也是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的有效载体。
走进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通过大屏可统揽各级网格队伍,随时调看市域治理重要数据和关键区域实时视频,还能对接政务网、视联网、物联网和基层治理网,实现“四网融合”。
目前,全省已划定网格4万多个,配备专职网格员5.1万人,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队伍近47万人,网格化治理体系实现了市域全覆盖。得益于“党建+网格+大数据”的加持,基层治理也越来越“聪明”。
靠“制治”——
“枫桥经验”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坚持矛盾不上交”是核心要义。新乡市红旗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一中心集成、一站式办理、一体化联动的一站式化解纠纷模式;周口市淮阳区综治中心设立人大代表工作站、政协有事好商量工作室,代表委员轮流值班,参与纠纷调处……放眼中原大地,把矛盾在基层化解掉,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遍地开花。
从“四议两公开”到“一征三议两公开”,从积分榜单制到村规民约……在全省各地,务实有效的治理探索层出不穷。以“自治”凝心聚力,以“法治”规范治理,以“德治”春风化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愈发健全,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不断弘扬。
“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必然遭遇风险挑战,面临重重考验。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曾经,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社会风气。
“己不正,焉能正人。”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为之一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当前正值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前,抓推进、抓落实,尤需铁一般的纪律、优良的作风保障。
“要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把党员干部个人查摆整改与组织查摆整改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
再紧思想之弦,再砺初心之刃。
各级党委以上率下,凝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烈共识。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剑指风腐之弊,铁面执纪监督、铁腕正风反腐,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有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各责任主体知责、担责、履责,紧盯关键岗位和关键领域,强化教育引导,推动建章立制,坚决抵制歪风邪气。
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步步深入靶向施治,各方立足职责、同向发力,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在守正创新中实现自身跨越。
好作风是管出来的,也是带出来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旦深陷文山会海,基层干部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干实事?
“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能好事、栽花的事揽着做,难事、得罪人的事推给基层做”,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朴实、看得深刻。
“以前需要上报的材料多,有时候忙起来,一整天都要耗在这上面。现在考核指标精简了,有了更多时间上门入户、听取群众需求。”近日,面对前来走访的干部,登封市东华镇少阳寨村党支部书记说。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力戒虚功、务求实效。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形式主义少一些、真抓实干多一些,让基层治理更有效、服务群众更有力。
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今年,我省麦收较往年略有提前。中原大地上,“三夏”工作已拉开帷幕。麦收,不仅是农业的节点时令,更是党员干部锤炼作风、检验担当的重要“考场”。
——在商水,麦收前夕,22处农机服务站、590个农机服务点已在路口及村头准备就绪。这些站点由公安、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多部门联动设立,为农机手提供便捷服务,保障农机运输畅通。
——在遂平,跨区作业收割机昼夜不息驰骋田野间。4支应急作业服务队、56个维修网点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配备铲车、随车吊等应急设备,确保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能迅速提供维修服务。
——在邓州,220万亩小麦即将收割完毕,当地政府提前准备,各类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近千台播种机、旋耕机抢抓雨后有利墒情,迅速推进夏种。
面对紧张的农业生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战在田间地头,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夏种有序推进。一身“泥土气”,拉近了干群间的距离,锤炼出实干担当的品格,化作老百姓心头最踏实的安全感。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体共产党人坚守使命;实现河南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需要中原儿女干群同心。
观过往,底气足;观当下,根基厚;观未来,使命重。
高效能治理,这道时代课题,河南必须得抓,必须得抓好。(记者 赵若郡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