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出炉 “揽才”热潮下 郑州如何更“吸睛”
关注济源网微信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城市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近日,“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出炉,河南郑州、洛阳上榜,分别居第23名、77名。与往年相比,郑州排名上升5位,洛阳排名未发生变化。
郑州为何能在最新榜单中“逆袭”?未来还有哪些发力点?
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出炉
不久前,智联招聘旗下专业研究机构智联研究院联合“泽平宏观”发布《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报告,随着报告一起公布的还有“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
从上榜数来看,河南2地上榜,居中部六省第4名,不及安徽、湖南、湖北。其中,六省省会城市排名分别为:湖北武汉第9名、安徽合肥第15名、湖南长沙第16名、郑州第23名、江西南昌第43名、山西太原第58名。
虽然排名未进入第一梯队,但根据近几年的“座次”,郑州排名实现较快跃升——
2022年、2023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中,郑州连续两年居第28名,此次最新排名,郑州名次上升5位。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该榜单自2017年起每年发布,基于招聘平台职场人跨城求职数据,综合考量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个核心指标,进行排名。
政策、平台、产业……郑州全面发力揽才引才
郑州做了啥?排名是如何实现跃升的?
在揽才引才方面,近年来,郑州诚意十足。
“硬件”方面,郑州高标准筹建人才公寓,截至去年9月,郑州已配租16批4.3万套(间),投运规模居国内第一。投入运营40家人才驿站,提供免费住宿,先后为17.3万青年人才发放生活、购房补贴46亿元。
郑州至少先后4次升级优化人才政策,创新创业奖补从2017年的最高10万元,增长到了如今针对备案的高端创业团队项目最高资助2000万元。
“软件”方面,郑州开启“狂揽大学”模式,一流大学“朋友圈”不断扩大。
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大学、东南大学等多家高校已落地或者签约在郑州设立研究院。
此外,郑州还引入一大批“龙头”企业,为人才发展留足空间。
去年4月,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在郑州揭牌,新的事业总部将聚焦新兴产业和新技术领域,并明确要“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
当年10月,郑州与格力签约,格力将在郑州建设中原总部;几乎在同一时期,另一家电行业“巨头”海尔也与郑州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在郑州航空港区正式投产。2024年,郑州比亚迪进入快速发展期,求职者、生产线“双爆发”。
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胡钰看来,郑州排名的跃升,反映了郑州实施的各项人才吸引措施有了明显成效,也说明郑州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吸引了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类人才。
区域揽才竞争“白热化”
除了郑州,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都在“人才争夺战”中亮绝活,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
湖北武汉积极推动“百万大学生留汉”等引才留才政策实施,吸引各类人才来汉。
得益于宜居的人文环境,以及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等领域产业的快速发展,2024年,浙江杭州人才净流入占比较2023年上升至1.3%。
2023年开始,江苏南京将5月18日定为“南京人才日”,每年都会在此时期推出一系列活动、政策,向全球广发“英雄帖”,如今,“人才日”已成为南京人才工作极具辨识度和显示度的名片之一……
面对愈发激烈的区域“揽才热潮”,郑州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压力,需要在各层面补足短板。
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高璇认为,从榜单中可以看出,年轻人对于去往哪个城市发展变得更加理性了,会关注到像郑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对于郑州来说,这是很好的趋势。
但她也提醒,当前,郑州有着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工资收入较低、具有国际视野或国内竞争力强的企业聚集度不够等短板,郑州可尝试在这些层面发力。此外,郑州基础服务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如教育、医疗等领域,都需要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