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麦田管理 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关注济源网微信
眼下,正值小麦拔节孕穗关键时期。4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五龙口镇的沁北家庭农场小麦基地,只见成方连片的小麦长势旺盛,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麦田上空,植保无人机低空飞行,精准施肥;田间,一排排喷灌设备有序运转,随着喷头匀速转动,细密的水流均匀喷洒,让小麦“畅饮”拔节所需的“第一口水”。农场负责人杨东胜介绍,他今年种植了3000亩小麦,其中2700亩已用上喷灌设备。每天,植保无人机施肥与喷灌浇地同步作业,不仅省时省力,还节水节肥节电。
在春天的田野上,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在梨林镇桥头村的麦田里,记者看到,黑色的滴灌带纵横交错,有序地向麦苗根部输送“营养液”,确保每一株麦苗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我们今年采用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设备,以最高的效率将水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了省水省肥、省工省地、节肥节药、减少污染、增产增收的多重效果。”济源市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志超说:“如今,每亩地一次灌溉用水量从150立方米降至40立方米,施肥量从15千克减至10千克,亩增产提升了10%至15%,真正实现了节水、降本、增效。”
在承留镇卫河村的一片麦田里,农技人员穿梭其中,仔细查看当前的墒情与苗情,分析研判接下来的春管方案,为种植户答疑解惑,并针对具体问题提供指导建议。“这个阶段小麦需要充足的肥水供应。还没浇水的要抓紧浇水,同时喷施叶面肥,增强小麦的抗逆性,为后期小麦高产打好基础。”“这里出现干尖、干叶现象,可以补充点肥力,会有所缓解。”……示范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贾晴蔚一边查看麦苗,一边向种植户讲解春管技巧。种植户赵远满怀感激地说:“多亏了农技人员的现场指导,让我心里有底了。”
在春耕春管期间,济源积极探索农业与科技融合新路径,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投入各类农业机械8000余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0台,小型拖拉机1800台,植保无人机230台,各类型播种机械850台,农用水泵等灌溉机械2500台。通过综合运用“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济源全环节、全过程挖掘粮食单产提升的潜力。
“当前是小麦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需水需肥量最多的阶段,直接决定着小麦的成穗数量。”示范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二娜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济源将持续聚焦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关键环节,跟踪苗情动态,加强分类指导,确保技术到田、服务到户,全力保障济源夏粮丰产丰收。(本报记者 张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