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追思的回响与生命的交响

2025-04-08 09:5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清明,本是万物复苏、春和景明的时节。然而,在我的心中,它始终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哀愁。今年清明,天空飘洒着如丝细雨,我和妻子驾车驶向故乡——南阳群山环抱的白果树村,去为先人祭扫,奔赴一场与往昔记忆的重逢。

  车子缓缓驶入村口,那熟悉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远处的山峦在雨雾的笼罩下,宛如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山峦连绵,若隐若现;近处田野里,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不息与轮回。故乡的一切,在这朦胧细雨的润泽下,宁静而又充满生机,可我的心情,却愈发沉重,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一踏入村子,那股独特而又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儿时的记忆瞬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时,清明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日子之一。叔叔和婶子忙碌地准备着祭品,我和妹妹在一旁嬉笑玩耍,眼睛不时盯着那些供品,充满好奇。趁大人不注意,还会偷偷拿起一块点心,塞进嘴里,享受那片刻的甜蜜。出发去祭祀时,我们排成一列,如同欢快的小鸟,穿梭在乡间的小路上。清脆的笑声,伴随着泥土的芬芳,在田野间久久回荡。

  来到祖坟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静默的坟茔。雨水顺着墓碑缓缓滑落,仿佛在替我们倾诉着对先人的无尽思念。“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看着周围前来祭扫的乡亲们,我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这些坟茔,不仅埋葬着先辈们的身躯,更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记忆。每一座坟茔背后,都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见证着家族的兴衰变迁。

  我的目光落在父亲的坟前,心中一阵刺痛,泪水夺眶而出。父亲,这位一生为家庭、为事业漂泊的游子,他的身影在我心中愈发清晰而高大。他年少时就离开故乡,辗转多地,尽管历经风雨,却始终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如今,他终于回到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与爷爷奶奶的坟茔相伴,守护着这片家园。

  凝视着父亲的坟茔,往昔的点点滴滴如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放映。我仿佛看到父亲那慈祥的笑容,听到他那亲切的话语,感受到他那温暖的怀抱。父亲直到退休,都未能调回故乡。弥留之际,他紧紧拉住我的手,气息微弱却又无比坚定地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为三线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等我百年之后,把我的骨灰安葬在爷爷奶奶坟前。”父亲中学毕业后,就奔赴东北参加工作,每月都会省吃俭用,将生活费寄给奶奶,贴补家用。婚后,他和母亲更加节俭,我们姊妹三人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剪裁制作,“老大穿旧老二穿,缝缝补补给老三。”为了改善生活,父母还自己养鸡种菜,在艰苦的岁月里,为我们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父亲的一生,是孝敬长辈、养育儿女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家族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家族里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在这茫茫人海中,有多少像父亲一样的游子,尽管岁月流逝,带走了无数的陈年往事,但那份故乡情、寻根梦,却从未被冲淡。这,正是源于我们相同的基因密码,同宗同族,一脉相承,手足情深,血脉相连。而这种寻根情、故土情、民族情、爱国情,是我们必须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的视线转移到叔父的坟茔前,心中满是无尽的怀念与哀思。叔父,那个在我儿时给予我无尽关爱与呵护的亲人,他的笑容、他的教诲、他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晃动,然而却已永远无法触及。

  小时候,我最爱跟在叔父身后。他曾是一名军人,总会给我讲述当兵时的精彩故事,那些热血沸腾的经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他还会带着我去河里摸鱼,去树林里捉鸟。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河里摸鱼,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我们身边游来游去。叔父眼疾手快,一下子就抓住了一条大鱼,我高兴得手舞足蹈。那欢快的笑声,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那些与叔父共度的快乐时光,是我童年最珍贵的回忆。

  清明的雨,是哀思的雨;清明的风,是追忆的风。四年添三坟,父亲、母亲、叔父,今生我至爱的三位亲人相继离去,他们的音容笑貌时时回旋在脑海,几多不舍,几多泪痕,思也神伤,说也凄凉。每一次送别,都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刺痛着我的心。长长的送别队伍让我不忍回首,撕心裂肺的伤痛无法用语言描述,任凄风冷雨将自己浇透,从上到下浸着寒凉,由内而外诉着感伤。

  祭扫完祖坟,我独自在村子里漫步,寻找着儿时的足迹。曾经热闹非凡的老房子,如今已变得破败不堪,墙壁斑驳,屋顶漏雨;曾经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操场,也已长满了荒草,一片荒芜。物是人非,一切都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然而,那些美好的回忆,却如陈酿的美酒,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香醇,历久弥新。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不仅仅是一个祭祀先人的节日,更是一个让我们反思生命、感恩生活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追思先辈,缅怀他们的功绩,传承他们的精神。先辈们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和坚韧,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他们的品德和精神,是我们前行的灯塔,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

  同时,清明也让我们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生命如同春日里的花朵,虽然美丽娇艳,但却短暂易逝。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让生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就像故乡的乡亲们,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传承了家族的文化和精神。他们如同广袤田野里的麦苗,虽然平凡无奇,但却充满了生机与力量,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篇章。

  归途,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望着车窗外渐行渐远的故乡,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清明归乡,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先辈们虽然已经离去,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行。我将带着对他们的思念和敬意,努力生活,为家族的繁荣,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若干年后,当后人在清明时节缅怀我们时,我们是否也能给他们留下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呢?这是我在这个清明时节,对自己,也是对所有人的叩问。希望我们都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明的心,珍惜生命,传承美好,让生命的价值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张长华)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