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聚焦2025济源两会】预算报告解读

2025-03-27 10:42:56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3月26日,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示范区财政局将济源市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2024年钱花到哪了?2025年钱打算怎么花?济源晒出财政“账本”。

  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6亿元,增长1%;加上上级补助、政府债券等,收入总计102.3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亿元,增长4.6%;加上上解上级、结转下年等,支出总计102.3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5亿元,增长65.1%;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等,收入总计49.5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9.1亿元,增长53.7%;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结转下年等,支出总计49.5亿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01万元,加上上级补助等,收入总计779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30万元,加上结转下年等,支出总计779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3亿元,为预算的108%,增长9%;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9亿元,为预算的96%。收支相抵,当年结余4亿元,累计结余20.2亿元。

  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省政府核定全市政府债务限额181.9亿元,全市政府债务余额180.1亿元,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开发区、街道财政收支平衡

  开发区、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亿元,增长0.9%;加上上级补助等,收入总计18.4亿元。开发区、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6亿元,下降4.1%;加上上解上级等,支出总计18.4亿元。开发区、街道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支出总计均为4.3亿元。开发区、街道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支出总计均为116万元。

  落实市人大决议和财政工作情况

  2024年,济源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理财为民、服务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促改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 坚持合力攻坚、挖潜增收 多措并举厚植地方财力

  全力以赴挖掘“增量”。出台并积极落实税费共治办法,积极挖掘非税增收潜力,多管齐下,促增收、提质量。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第6位,比去年提升10个位次,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5.6%,居全省第1位。

  跑争拼抢争取“变量”。加强对上衔接,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资金44.2亿元,有效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千方百计盘活“存量”。通过划转产权、作价注入、对外出租、转让出售等方式,统筹盘活国有资产,形成财政收入3.6亿元。清理盘活各类存量资金1.4亿元。

  2 坚持开源节流、突出重点 推动财政支出提质增效

  “三保”支出有效保障。2024年“三保”支出39.4亿元,市镇两级均得到有效保障。

  过紧日子要求全面落实。持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当年执行数1620万元,下降1.8%,“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控一般性支出,预算安排3.8亿元,下降20.8%。

  资金支付规范高效。

  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优质发放。全年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补贴项目73个,发放资金3.2亿元,惠及群众80.6万人次,发放成功率100%,使用社保卡发放比例100%。

  3 坚持精准施策、服务发展 推动经济大盘稳定稳固

  积极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全年减税降费及退税约20亿元,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提振市场信心。

  推动“两新”政策落地见效。争取大规模设备更新资金2.2亿元,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放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2亿元,带动消费6.4亿元。

  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保持财政投入强度,全年科技支出3.8亿元,增长17.5%。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机器换人”、优秀智能应用等项目,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动能不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4%,居全省第2位。

  充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持续优化“政采贷”线上融资服务,为25家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30笔5159万元,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4 坚持统筹兼顾、均衡协同 全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扩容提质

  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实施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5 坚持人民至上、民生导向 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社会保障多层次完善

  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健康济源建设

  推动文旅事业发展

  推动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6 坚持创新驱动、敢作善为 切实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纵深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持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有效发挥财会监督作用

  全面提升预算评审质效

  有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7 坚持审慎监管、破立并举 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迈出新步伐

  国企监管不断加强

  国企风险底线守稳守牢

  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1 以更大力度扩财源,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2 以更准导向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以更高站位保重点,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4 以更实举措惠民生,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5 以更严要求防风险,确保财政稳定运行。

  6 以更快步伐促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侯琪琳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