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论见】以文明之光照亮新时代新征程
关注济源网微信
春回王屋,文明潮涌。今年,济源以“文明实践我行动”为主题,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文明实践热潮。从移风易俗的文艺展演到法治宣讲的田间课堂,从“文明集市”的温情互动到千家万户的志愿行动,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场精神文明的盛宴,更是一次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文明不是“喊口号”,而是“过日子”。真正的文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也不是会议桌上的空谈,而是融入柴米油盐的生活选择。当“厚养薄葬”取代陈规陋习,当法治观念浸润乡土社会,这些改变看似微小,却让文明从“天上的云”变成了“脚下的路”。
文明实践不能“干部干、群众看”。真正的文明实践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民的“交响乐”。济源的文明实践,打破了“我讲你听”的灌输模式,构建
了“共建共享”的参与生态。当市民从旁观者变成行动者,当志愿服务从“任务清单”升华为“价值追求”,文明实践便获得了最深沉的力量。
文明建设要“久久为功”,不能“一阵风”。老百姓最怕“雨过地皮湿”。济源这些年坚持把文明实践和过日子拧成一股绳:好家风能评上“文明户”,志愿服务能攒“诚信分”,就连乡村旅游也打上了“文明牌”。这种“长流水不断线”的做法,让文明不再是“三月来四月走”,而是变成了“天天见”的老朋友。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实践如炬,照亮前路。新时代文明实践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植根群众需求的生动创造。当每一位市民都成为文明的“播种者”,当每一次行动都化作文明的“加油站”,这座浸润着愚公精神的城市,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精神文明之花。(史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