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几丛姹紫嫣红的迎春花朵可以蔓延成一道旖旎的风景,那么我视野中大片的油菜花,无疑是这明媚的春光里最能吸引眼球的贵重黄金。不信请看,那热烈的亮黄,那浓郁的金灿,由缜密的花瓣到精致的蕊心,由村庄的边缘到大地的深处,一浪紧接一浪,一波紧接一波,铺天盖地地迎面扑来,既让你躲闪不及,又让你满怀欣喜。我俨然重新回到了懵懂的童年,用双手抚着那高贵的身躯,用鼻子嗅着那沁脾的清香,用衣服兜着那采蜜的蝴蝶——拥有如此丰腴的财富,小小的我岂能不满足?
“知足常乐!欲壑难填!”脚踩着这片一望无垠的肥沃土地,我不能不发出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感慨来。是呀,财富的占有是人的本性使然,拥有这遍地黄金,我有说不出的惬意和舒坦,甚至有许多次,我干脆和衣躺在地垄田埂上,听蜜蜂与油菜的窃窃私语,听油菜与油菜的喁喁情话。然而,季节的步履匆匆,花开的时间有限,长期拥有的愿望不可能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只好端起那使用了多年的相机,将这一幅幅富丽堂皇的胜景摄入镜头,权当幸福的纪念或者温馨的回忆。
不事稼穑的我,永远都无法成为这遍地黄金的主人,但是,我的父亲母亲可以。他们在秋天里播种,在冬天里施肥,在春天里期盼,在夏天里收获,沧桑的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尤其是在蜂飞蝶舞的日子里,他们徜徉在金黄的海洋里,恣意地挥霍着阵阵花香,既让自己手足无措,又让观者心灵撼动。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见过真正的黄金,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审美,因而无法用准确的言语来描绘油菜灿烂如金的美艳,倒是一些关于油菜的民间谚语随口拈来,“浅种油菜苗苗旺,深点南瓜爱死人”“油菜听得锄头响,一边锄来一边长”。其实,这种质朴也是美,是一种极美,是我的至爱双亲对大自然最真挚的歌唱和最直接的表白。在这种歌唱和表白中,我仔细地进行过比较,发现油菜花的黄,比父亲的脸色要轻浅许多;发现暗红色的土地,比母亲皲裂的手要明亮一些。这时,我才突然顿悟:这遍地黄金,都是父亲额头的汗水浇灌而成的,都是母亲粗糙的皱纹孕育而生的!
对于“遍地黄金”这个丰富的想象,父亲给予了我充分的肯定,认为它大气磅礴,高贵典雅;母亲虽然不懂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从她颔首微笑的神情,我觉得她对儿子横溢的才华也十分满意。这不禁使我有些飘飘然,经常带着纸笔,跑到那漫无涯际的花海里,涂鸦几首朦胧的诗歌,或者站在丘岗之上,高声朗诵海子那首脍炙人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些时候,我还将一些具有黄金特质的作物拿来比较,例如水稻,例如麦子,例如向日葵。这些都是田野中醒目的美,是父老乡亲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我诗歌和散文中的主要意象,所以对于缤纷多彩的生活,我认为不能只是一味地陶醉,更应该真诚地感恩。
此刻,我就跪拜在广袤的大地之上,叩首,再叩首。氤氲的地气尚未散尽,阳光灿烂如太古之初,我的双脚仿佛生出根来,一股温暖的醉人的力量快速地从土壤深处传递上来,穿透我的脉络筋骨,顺着奔突的血液四处延伸,最后弥漫到我的脸颊。我知道,自己也摇曳成了一朵金黄的油菜花,并且欣喜若狂地惊叫:大家看呀,大地一旦披上了绿装,就茂盛起来,葱郁起来,显得生机一片;绿装一旦戴上了金帛,就丰盈起来,荣华起来,呈现富贵一片!
一团团金黄在我的眼前一圈圈荡开,形成一个个金色的光环。这金色的光环遍布大地,照耀头顶,如久违的亲人,如定格的画框,让我的心头顿生一种喜悦,一种激情,一种怀念。能感受这种极美,体验这种欣喜,升华这种情感,我是何等的幸福,又是何等的快慰呀——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我要让春天一直踮着脚尖,久久瞩望这金黄遍地,尽情展示这遍地黄金!
且话鳜鱼肥
生在江南水乡,童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捕鱼捞虾了;捕捞的方法多种多样,用钩钓、用网兜、用叉戳、用手摸,等等,皆能满载而归。不过,也有令人棘手的鱼儿,一是黄丫,二是鳜鱼,因为黄丫的鳍尖锐无比,鳜鱼不但牙齿锋利而且背上长满倒刺,一不小心,会常常痛得我们龇牙咧嘴,叫苦不迭。因此,捕捞到这两种鱼儿,多数孩子宁可不要也不愿去沾惹;而我却如获至宝,因为所有的鱼儿都是我垂涎的对象。
说来惭愧,有很多年,我一直将“鳜鱼”写作“桂鱼”,及至后来读了张志和的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才知道浑身缀满斑点、样子极为难看的鳜鱼,竟然在唐宋之后就成了文人墨客的最爱。当然,这“最爱”是颇有讲究也值得回味的:首先,就是它的肥美。吃鳜鱼最好的季节是初春和深秋,古诗上早就有“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了鳜鱼肥”和“野阔江寒一雁飞,碧芦花老鳜鱼肥”的说法;有美食家之称的汪曾祺先生,对其味道更是赞不绝口:“鱼里头,最好吃的,我以为是鳜鱼。”“鳜鱼刺少、肉厚。蒜瓣肉。肉细、软、鲜。清蒸、干烧、糖醋、作松鼠鱼,皆妙。汆汤,汤白如牛乳,浓而不腻,远胜鸡汤鸭汤。”其次,就是它的寓意。“鳜”与“贵”谐音,“鱼”与“余”谐音,象征“富贵有余”,这也难怪其貌不扬的鳜鱼,会成为齐白石、李苦禅、潘天寿、王雪涛、高冠华等丹青妙手的心仪之物。
我的母亲是勤劳朴实的农家妇女。她对烹饪技艺没有半点研究,不过总是变着法子将鱼烧得有滋有味,这在食难果腹的童年时代可谓莫大的享受。而在烧鳜鱼时,她始终都是一种做法,那就是清蒸。清蒸其实很简单,母亲先将新鲜的鳜鱼除去鳞鳃和内脏,洗净放入盘内,然后用精盐在鱼身上均匀擦摸一遍,大约腌渍一刻钟之后,再用水冲洗一次。此时的我,早已在灶前将火烧得旺旺的,母亲则不慌不忙地在鱼身两侧划上十字刀花,紧接着将鳜鱼平放到瓷盘内,上面洒点葱段、姜片、精盐和食油,便算大功告成了;剩下的最后一道工序,则是入锅旺火清蒸。要不了十分钟,我家那原本低矮的厨房便香气四溢了,而围在灶边的我们弟兄三人更是口舌生津。蒸熟的鱼肉嫩鲜爽滑,清醇味美,用筷子轻轻一搛,一块一块的,如剥好的蒜瓣。更多的时候,我们不会这样细嚼慢品,用狼吞虎咽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有时甚至连鱼汤都舍不得放过。
工作之后,出入宾馆饭店的机会较多,这使我品尝过不少以鳜鱼为主料的菜肴,如“糖醋鳜鱼”“松鼠鳜鱼”“柴把鳜鱼”“八宝鳜鱼”“网油鳜鱼”等,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徽州臭鳜”。之所以印象深刻,倒不是因为两百多年前那个美丽的传说,主要是我以前根本不敢接触酸甜苦辣咸五味之外的第六味——臭味。有一次在皖南的绩溪县勉为其难夹尝了一筷子,结果爱不释“口”,那种臭中带香带鲜的感觉,在整个口腔内飘荡,一个轮回接一个轮回,这与母亲在我童年时所烧的“清蒸鳜鱼”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诗云:“明日主人酬一座,小船旋网鳜鱼肥。”在这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天,如果有人发出这样盛情的宴请,谁不愿意去?反正我是顾不上斯文,早就趋之若鹜了……(钱续坤)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3月10日上午,在济源职业技术学校中心广场的临时献血点,一场专门为重病患者接力献血的活动,在《爱的奉献》动人心弦的旋律中展开。200余名教职员工和企业员工积极响应,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踊跃参与献血活动。经过严格的初筛和化验程序,共有52人成功捐献了宝贵的血液,累计献血量高达20800毫升。
2025-03-12近日,记者从示范区商务局获悉,济源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型展销活动暨“约‘惠’春天 乐购济源”首届春季购车节将于3月14日在文化城西广场盛大开启。届时,包括汽车、家电、3C数码等近百家企业将一同亮相,满足市民汽车换“能”、家电数码换“智”换“新”等消费新需求。
2025-03-12前段时间召开的全国和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对2025年房地产工作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要求。今年以来,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驻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监督“探头”作用,多方协调,精准推动,助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
2025-03-12春暖花开,又是一年“雷锋月”。近日,济渎路学校老师张东、学生翟俊豪“学雷锋 做好事”先进事迹犹如三月里的春风,滋润着全校师生的心田。
2025-03-12近日,不少市民趁着春光,走出家门,感受春日的美好。在济源各个广场、游园,随处可见踏青、晒太阳、放风筝的市民。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