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非常悠久的植树造林传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还逐渐总结出了许多通俗易懂且别具韵味的谚语。
“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书斋无花不成宅,农家无树不成户”“要想富,多植树”“培植一亩经济林,胜种十亩禾粮田”……从这些谚语中,足以可见先辈们对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
民谚云:“春到人间,栽树当先。”植树造林不但要有热情,还要用科学的方法,要把握好时机。如“春栽树,夏管树,冬季护林别马虎”“栽树带老土,活棵就长粗”“杨柳下沙滩,榆杏上半山”“杨要稀,松要稠,泡桐林里好卧牛”“槐栽骨朵柳栽棍,杨柳入地就生根”,等等。从地域上来说,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保水是植树成败的关键。“种树诀窍,深埋实捣”“深栽实砸,棒槌发芽”,正符合北方干旱少雨的特点。对于南方地区,“种竹无时,雨后则宜”“七九八九,种花栽柳”。此外,栽树也有讲究,民谚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柳杨槐不进宅”“五树(杨柳槐松柏)进宅,人穷家败”等说法。
树种下之后,养护也非常重要。“苗不护不青,林不护不盛”“生儿不育难成人,栽树不护难成林”“子不教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松要齐,杉要剃,桐要稀”“靠山吃山要养山,造林成林要护林”“造林容易成林难,三分栽来七分管”,这些谚语便是教人们如何管理树木的,同时,也道出了养护的重要性。
而有些树木,需要人们像呵护庄稼一样精心呵护,如苹果、梨、杏、枣、柑橘、茶树等经济林。每到收获季节,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吟诵“宅旁果树长,胜似小粮仓”“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赚钱”“银行当储户,不如种上苹果树”“家有柑橘树,稳作富裕户”“坡地种粮收成孬,快改茶园或果树”“要想代代富,多栽摇钱树”。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科学植树劳动致富的喜悦之情。
植树造林不仅是一种社会公益行为,劳动人民还从中获得了不少益处,因而总结出很多植树造林致富的谚语,如“眼前富裕养鸡兔,长远富裕多栽树”“林带占地一条线,农田收益一大片”“山高林密云遮天,风调雨顺少灾年”“要吃水果把树栽,要夺丰收造林带”“门前宅旁几棵杨,十年就能盖楼房”“山是银行树是钱,造林好处妙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而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意义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如“人要学文化,山要搞绿化”“植树种花,环境美化”“若要地增产,山上撑绿伞”“造林镇风沙,一片好庄稼”“城市广植树花草,空气清新公害少”“水是农业的命脉,林是雨水的源泉”“山上郁郁郁葱葱,山下畜壮粮丰”“筑堤不栽树,风浪挡不住”“树木成林,雨水调匀”“山上毁林开荒,山下农田遭殃”“河边栽杨柳,河堤才长久”“山区要想富,发展林果是出路”“绿树绕宅空气好,等于装了个大空调”,等等。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树造林谚语和其他谚语一样,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这些谚语被世代传扬,并不断发展创新,不仅成为植树造林的指南,还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王瑶)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开局良好关系到全年目标的顺利实现。连日来,梨林镇各工业企业纷纷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开足马力赶订单,热火朝天忙生产,全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2025-03-113月8日,河南省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团队走进济源伟恒牛业养殖场,成功完成济源首次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示范。这标志着济源奶牛产业正式迈入“精准繁育”时代,通过科技手段快速扩繁优质种群,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3-11日前,济源“高效办成一件事”首个大件运输许可线上申请顺利办结。“真是太方便了,在河南省政务服务平台一次性提交申请材料,两个工作日就领到通行证了!”济源市宏德物流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德物流)负责人冯女士,拿到打印出来的《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难掩喜悦之情。
2025-03-10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展现女性创业者风采,激发巾帼创业创新活力,3月7日,示范区成功举办2025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专场招聘会暨“她力量 创未来”巾帼创业创新发展成果展。
2025-03-103月8日,市图书馆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主题为“芳华绽放·悦己时光”的系列活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为女性读者打造一个放松身心、提升自我、享受专属时光的平台。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