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网评 > 正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 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

2025-01-15 10:07:15来源:河南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九个坚持”,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更加注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彻到教育发展全过程。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六大特质。这六大特质明确了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教育的政治属性,要求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落实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健全完善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在学校教育中,要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环节中予以实践。近年来,我国在顶层设计上将“立德树人”在法律法规层面予以确立,为立德树人各项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制度支撑。《教育法》《学前教育法》《学位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职业教育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要求,“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的立德树人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具有新时代的内涵。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更要把立德放在育人的首位,增强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新人。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教育为谁服务,是教育的立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当前,我国社会情况、人口结构都在发生着变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民,意味着教育改革发展必须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增进人民福祉。

  在“做大教育蛋糕”的同时,还要“分好教育这块蛋糕”。一是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努力在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上让人民群众满意。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加快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二是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当前,一些地区、学校还存在单纯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评价学生的现象,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三是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模式,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人们意识到走出校园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接纳。教育发展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背景、不同人群的需求,发展包括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在内的不同模式。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定位,学校要以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顺应国家发展、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理念以及教育体系的发展有一定的共通性,吸收学习外来文化及理念是必要的,但不能简单移植、照搬。教育发展必须从国家实际出发,结合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要求,形成中国教育的建设路径和发展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要坚持立足中国的国情和历史,立足既有的治理经验和优势,在学科体系建设上坚持中国特色的教育方式,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和水平。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四个面向”,建立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及时布局国家发展急需学科专业,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强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为不同领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决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建设教育强国,重点在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不断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优势学科上下功夫,努力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自主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把学科导向与问题导向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二是注重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既要注重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新形势的技能型人才,又要造就一批基础理论型人才;三是完善对外合作机制,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主动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科技创新动力。(任佳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