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爱上小城爱上你

2025-01-08 10:11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我是《济源日报》的老读者、老通讯员与老朋友。回顾在《济源日报》陪伴下度过的美好时光,我感到由衷的快乐、幸福和自豪。因为我的进步与成功,是和《济源日报》分不开的。我参加工作以来,默默地爱上我的第二故乡——济源这座小城,并与《济源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5年1月,我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走出校园,来到美丽的豫西北小城、传说中的愚公故里——济源,在地方国有企业河南济源矿山机械厂参加了工作。由于工作需要,读书看报成了我生活中的两大嗜好,但遗憾的是未能拥有一份属于我们自己身边的刊物。于是,我心中萌发了这样一个愿望:我们自己的市报何时才能问世!

  我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叮零零……”身着橄榄绿的邮递员送来了飘着墨香的市委机关报——《济源报》(试刊1期)。我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口气将报纸读完,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试刊号的日期:1990年10月1日,并小心翼翼地珍藏着这张试刊号。从此,《济源报》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她让我及时知晓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获悉全市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辉煌成就;尽快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凡人新事……她像磁石般深深吸引着我,使我百读不厌,百看不烦,受益匪浅。她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而且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特别是在报纸上看到印有自己名字的“豆腐块”“火柴盒”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作为一名忠实读者,在喜爱阅读报纸的同时,为了使《济源日报》越办越好,我还给报纸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合理化建议,并被报社采纳。在生活工作中,我与《济源日报》共同成长,见证了她的发展壮大,报社办公地址从西关大厦、宣化街到黄河大道,由小报变大报,影响力日渐扩大。后来,《济源报》改版为《济源日报》,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和适应时代的发展。从此,我也更加热爱上咱自己的报纸,并与报社的多位老师结下了深情厚谊。

  在《济源日报》各位编辑、记者老师的热心指导下,我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写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后来,我被聘为《济源日报》通讯员。通讯员不仅是一种荣誉,又是一份责任,更是激励自己不断学习和提升写作技能的动力。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企业新闻报道活动与宣传工作。编简报、出黑板报、做宣传栏、写通讯报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企业改革发展动态和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为企业经营和改革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受到厂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及称赞。1994年3月18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实现了我人生最大的夙愿。由于宣传工作突出,我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并奖励一年的新闻期刊《新闻爱好者》。截至目前,我除了在《济源日报》上发表作品,还在《河南日报》《内蒙古日报》《中国石化报》《领导科学》《中国石化》等报刊上发表新闻和论文等作品累计千余篇。

  与此同时,我积极参与上级单位及社会各种征文活动并屡次获奖。我的调研论文《企业评先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办法》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领导科学》1999年第1期(总第162期)发表,并被分别入选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领导科学丛书》和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跨越——中国石化经营管理优秀论文专集》一书,广受好评。我撰写的《浅谈如何推广和建立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一文,在2004年度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全市“党建及组织人事部门自身建设”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济源日报》的关怀与培养分不开。

  《济源日报》不仅给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是我成长进步的“伯乐”,为我拓展了更广阔的人生发展空间。在《济源日报》领导、老师的鼎力引荐下,1997年3月,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光荣的石化员工。在《济源日报》的鼓舞和关怀下,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努力工作,获得了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并得到了提拔。后来,我又报名参加中国石化人才招聘,从百余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2011年3月,我赴“祖国正北方靓丽内蒙古”任职,怀着更大的人生追求和美好向往,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生活工作26年的济源。

  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待何时。自1985年入职以来,我从地方国有工厂到大型央企,从一个企业普通员工走上中层管理干部岗位并担任重要职务,获评高级政工师,成为《中国石化报》兼职记者,加入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多次被上级单位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工会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这是党和人民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济源日报》对我关怀帮助及培养的结果。在此,我衷心地道一声:“谢谢您,我的恩师《济源日报》!”

  相遇是缘,相知是情,感恩有你。党报光辉照我心,进步勿忘报党恩。回顾过往的奋斗之路,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与《济源日报》有缘。如今,我虽然在他乡工作,但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动,我酷爱阅览报刊的习惯始终未改变。在百忙之余,我经常浏览《济源日报》电子版,关注着我的第二故乡——济源的变化与发展。特别是我对济源深深的热爱,与《济源日报》结下的一生情缘,永远植根在我的心中。

  中原春暖山河秀,玉川龙腾日月新。我真诚祝福《济源日报》锦上添花,欣欣向荣,像阳光一样洒满每个角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贾积华)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