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论见】深入“群中”不如深入群众
关注济源网微信
在基层,工作群多了,在群里游弋的干部也就多了。“从群里来,到群中去”,很多工作停留在指尖。乐此不疲也好,深恶痛绝也罢,总之,在“群中”耗来耗去,就会慢慢地耗掉深入群众的热情。
很显然,若满足于在“指尖上打转转”,习惯于“群来群去”,就会有无数工作浮在云端。收到了就等于做到了,转发了就等于落实了,这种披着数字化外衣翻新变异的形式主义,其危害可想而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持续为基层减负。近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整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聚焦“治”“管”“用”,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是何原因让干部久陷“群中”?数字政务得到广泛应用,在“群中”发布信息、安排工作确实高效快捷。但问题就在于,作为工作方式或调查研究的辅助工具,被用得过多,用得过滥,工作群霸占了干部的时间。久霸为“业”,困住了干部迈向基层的脚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因此,“从群里来,到群中去”绝不是“网上群众路线”。相反,这种过度在“群中”推动、汇报和展示工作,以“群中”为主脱离群众的做法,只会让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损害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深入“群中”不如深入群众,要正视“群中”与群众的关系。趴在“云端”置身“群中”,习惯“群来群往”,就会顾“群”而失“众”,就难以同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长此以往,干群距离就会疏远,群众难免就会抱怨。
深入“群中”不如深入群众,要正视“指尖”与“心头”的关系。“屏对屏”不能代替“面对面”,对基层而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是落实改革举措的中坚力量。如果离群众最近的人,将指尖“绑定”到手机上,耽误进村入户,势必会影响“穿针引线”。
深入“群中”不如深入群众,要正视“线上”与“线下”的关系。探讨工作,在线上、在“群中”确实便捷。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则要求干部眼往下看,脚往下走。只有深入田间地头、踏进群众门槛,走进群众心坎,才能发现“线上”看不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把“群中”听不到的意见收集上来。
一句话,只有干部切切实实从内心生发出深入“群中”不如深入群众的认知,将过去的“群里吼”变成实地走,卸下“指尖上的包袱”,甩开手、迈开腿,将精力和时间用在奔一线、察实情、解民忧之上,群众路线才能落到实处,基层工作才更能落到实处。(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