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型消费”系列报道】新需求拉动新消费 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
关注济源网微信
开栏的话·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是国家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随着促消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消费场景和业态不断创新,服务消费需求有效释放,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释放了以服务消费为扩大内需添动力的明确信号。即日起,本报推出“关注新型消费”系列报道,聚焦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不断涌现的新型消费模式,充分展示济源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取得的成果。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新型消费模式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智能家电到新能源汽车,从餐饮店面升级到改善型住房,新型消费不仅丰富了消费内涵,也拓展了消费空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餐饮混搭新风尚 便捷服务新体验
红烧茄子、宫保鸡丁、土豆炖牛腩、番茄炒鸡蛋……在位于篮球城的济源供销超市,中午花费9.9元就能吃到热腾腾的四菜一汤一米饭。李先生住在附近小区,也是这里的常客。“这里不仅饭菜实惠,服务也好,吃完饭还能顺便到超市买点日用品回家,真是方便极了!”他笑着说。
对超市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食堂,更是一种“业态混搭”的新尝试。所谓“业态混搭”,就是将不同的业态融合在一个空间内,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顺应了实体店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在济源,跨界餐饮的“业态混搭”早已不是新鲜事。周园街的一家KTV,就巧妙地将餐厅融入其中,吃饭送“唱歌”,让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尽情高歌一曲;文昌路的一家网吧,则以“店中店”的形式开起了咖啡店,奶茶、咖啡、纯茶等多种饮品应有尽有,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前来打卡;沿河路的一家咖啡店,更是将餐饮与阅读完美融合,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沉浸在书香氛围中。这种跨界混搭的餐饮模式,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消费体验,也为实体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善住房新追求 品质生活再升级
近年来,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改善型住房成为许多家庭的新追求。
家住园丁苑小区的宋先生就经历了这样的转变。几年前,二孩的出生让原本温馨的二居室变得略显拥挤。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全家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
于是,宋先生和妻子开始在同小区寻找更合适的房子。经过挑选,他们相中了一个宽敞明亮的三居室二手房。一番努力后,他们顺利卖掉了原来的二居室,很快搬进了这个比原来二居室大了60多平方米的新家。“这几年房价涨了不少,我们以前的房子也卖了个好价钱,加点钱就换了个大三居。生活空间大了不少,真是划算!”宋先生笑着说,搬到新家让全家人的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同样,家住北海小区的王女士,也因为家里老人行动不便,开始了改善型住房的寻觅。老小区没有电梯,老人上下楼是个难题。经过深思熟虑,王女士卖掉老房子,在泰宏天安买了带有电梯的小高层。这里环境幽雅、设施齐全。更重要的是,电梯让老人出行更加方便、安全。
无论是宋先生家的宽敞三居室,还是王女士家的电梯小高层,都体现了新型消费观念下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这种新型消费模式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和可能。
电动汽车新选择 绿色出行成风尚
“我这新买的比亚迪电动汽车,简直是城市通勤的小能手!”一提到新车,杨女士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杨女士介绍,她的电动汽车不仅实用,还时尚,车内的智能大屏、语音交互系统等智能设备一样也不少。无论是日常上下班,还是接送孩子上下学,杨女士都会开着电动汽车。周末的时候,杨女士开着它,带着家人去购物、郊游,宽敞的空间还能装下不少行李。“现在城市里的充电桩越来越多,找个充电的地方特别方便。”杨女士感慨道。
在济源,像杨女士这样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市民还真不少,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济源积极响应号召,推出了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还精心策划了特色车展。
陈先生就是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花了6万多元就买了一辆心仪已久的新能源汽车。“这车买得值!”陈先生算了一笔账,“跟我以前那辆油车比起来,一年省下的油费都能给家里添置一台大家电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电动汽车。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引领了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新风尚。(记者 史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