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古称“怀庆府”“怀川”,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县。数千年来,在牛角川和沁河水的滋养下,怀川大地孕育出众多令人垂涎的风味美食。其中,绿豆凉粉汤是专属于怀庆府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堪称“怀府一绝”。
顾名思义,绿豆凉粉汤的主要原料是绿豆。绿豆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吕氏春秋》《齐民要术》等古代典籍中就有关于种植绿豆的记载。而中医认为,绿豆有清热解毒、安神去燥之功效,是药食同源的佳品。怀庆府地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自古便有种植绿豆的传统,其地出产的绿豆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曾远销海内外。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勤劳智慧的怀川百姓创造出了绿豆凉粉汤这一极具本土特色的美食。
儿时的我,贪玩贪食,“上火”是家常便饭。每当额头发烫、咽喉肿痛的我少气无力地躺在床上,祖母总会像“及时雨”一般出现,为我端来一碗放了白糖的绿豆凉粉汤。随着一碗香喷喷、甜丝丝的绿豆凉粉汤下肚,一股绿豆特有的凉爽之感旋即在周身游走,身体的不适也减轻了大半。从那时起,我便喜欢上了绿豆凉粉汤。
祖母善做绿豆凉粉汤。每年秋天绿豆成熟之时,祖母便会到东门口的大街上买五六斤上好的绿豆,趁着新鲜劲儿,到磨坊将其打磨成粉面。刚刚磨好的绿豆面散发着余温,凑近闻上一闻,一股绿豆特有的淡雅清香轻袭鼻尖,让人如痴如醉。回家后,祖母迫不及待地取出小半碗新鲜的绿豆面,往里面加上小半碗白面,然后用温开水将二者搅拌成面糊。待锅开后,将面糊缓缓倒入锅中,一边倒,一边用筷子不停搅拌,很快便做出了一锅浅绿色的绿豆面糊。
每当这时,祖母就会从那已经发黄的老橱柜的角落深处拿出一包用旧报纸包裹着的碱面,然后轻轻捏上一撮,撒进锅里,再搅上几下,浅绿色的绿豆面糊便逐渐变成了诱人的深绿色,宛若一块晶莹剔透的绿豆凉粉,这也是绿豆凉粉汤名字的由来。小时候,每当看到这一幕,我就会惊呼祖母是一位神通广大的“魔法师”,常把她逗得哈哈大笑。
待到面糊表面“咕嘟咕嘟”地泛起大泡,祖母便会放入两勺蒸好的糯米饭,这是因为糯米饭软糯弹牙的口感会使凉粉汤喝起来更具层次感和颗粒感。等糯米饭和凉粉汤完全融为一体后,再放入些许干桂花点缀香味,绿豆凉粉汤便大功告成了。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却“门道”甚多,稍有不留意,便难以做出正宗的味道。
汤做成后,祖母会趁热为孙子孙女们舀上几碗,然后在每个碗里放上满满一大勺白糖,并为我们搅拌均匀。刚刚做好的绿豆凉粉汤晶莹剔透,上面飘着一股氤氲热气,像极了一片神奇的秘林仙境。趁热喝上一口,细腻、爽滑、绵密的口感瞬间包裹舌尖,随即一股清甜而厚重的天然绿豆香和糯米香直冲鼻腔,不等嘴里这口咽下,就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喝第二口。一碗暖暖的“祖母牌”绿豆凉粉汤喝下,令人顿觉周身舒畅、气定神闲。
祖母常说,她做绿豆凉粉汤的手艺是从我太奶奶(她的婆婆)那里学来的。后来,她又将这门手艺手把手教给了我的母亲。如今,祖母年迈,已不常做绿豆凉粉汤,母亲便从祖母手中接过为全家人做汤的“接力棒”。每当家中有人生病“上火”,母亲便会及时做一碗绿豆凉粉汤,为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对我而言,绿豆凉粉汤,不仅是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味,更是一种爱的传承和延续。(翟凌枫)
“国庆假期之前提交了预约申请,窗口工作人员利用假期帮我们办理业务,让我们享受到了预约登记、‘不打烊’便民服务,真是太方便、太暖心了。”10月4日,在政务服务大厅不动产专区,市民李女士和家属办理完宅基地使用权转移登记业务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2024-10-17秋分过,寒露至。济源玉米、花生等主要秋作物收获接近尾声,麦播工作全面展开。10月14日,记者就近年小麦生产特点、秋播重点关键技术环节等问题,采访了济源农技专家,听听他们的指导意见。
2024-10-17日前,记者从示范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截至目前,示范区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总额突破90亿元,标志着济源住房公积金总量规模、覆盖范围实现新跨越。
2024-10-17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可靠的电力供应更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要素。国网济源供电公司主动跟进乡村产业发展,不断细化措施、优化服务,确保产业发展“满格电”,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4-10-1710月15日,济源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培训班开班,全区11个镇分管领导、业务骨干,59个脱贫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队员,15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和10个软弱涣散村驻村第一书记,20个行业部门业务骨干等300余人齐聚一堂,接受知识浸润,深化思想认识。
2024-10-16